醫學雜志《兒科學》(Pediatrics)上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狗可能是嬰兒最好的朋友。
該研究發現,養狗家庭的嬰兒比無狗家庭的嬰兒更健康,并且也較少患耳部炎癥。研究人員還發現,貓似乎能提供一些保護,但兩者的關聯沒那么強。
這份7月9日上線的研究報告追蹤了生活在芬蘭鄉村和郊區的397名兒童,考查了嬰兒一歲以內與貓狗的接觸是否能保護其免遭呼吸道感染的侵害,例如感冒和常見的并發耳部感染。報告首席作者、芬蘭庫奧皮奧大學醫院(Kuopio University Hospital)的兒科大夫艾嘉•伯格羅斯(Eija Bergroth)說,養狗家庭的小孩更健康,他們患耳炎的情況較少,需要的抗生素也比較少。
該研究中基于每周問卷調查的統計顯示,養狗家庭小孩約73%的時間都是健康狀態,而無狗家庭小孩的這一比例約為65%。盡管研究只追蹤了不到400名小孩,但研究者稱這些結果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意義,因為它依靠的是家長們填寫的每周問卷。
伯格羅斯博士解釋說,與無狗家庭的小孩相比,那些每日在戶外時間18小時以上的狗所屬家庭的小孩健康的天數最多,更少發燒,抗生素的使用也最少。她說,一種理論是,長時間在戶外活動的狗可能比常在室內的狗和貓帶回更多塵土和細菌。研究人員認為接觸塵土和細菌會增強寶寶的免疫系統。
研究人員發現,97%的寶寶──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期間就加入了這項研究──在研究期間出現過流鼻涕的癥狀,大部分寶寶患過咳嗽,約40%患過耳炎。將近一半的寶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早前以較少兒童做樣本的研究得出過相反的結論,認為接觸動物對炎癥和過敏有不良影響,不過一項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資助的研究顯示,一歲以前接觸兩只或更多的狗或貓的小孩日后罹患各類過敏癥的幾率比只接觸一只或不接觸寵物的小孩要低得多。
伯格羅斯博士研究中的小孩是2002年9月至2005年5月之間在芬蘭庫奧皮奧大學醫院出生的。從孩子九周至一歲,他們的父母每周會收到問卷,調查小孩在過去七天里是否“生龍活虎”。如果孩子不健康,父母被需要記錄下他們的病情,比如發燒、咳嗽、流鼻涕、耳部炎癥、腹瀉、尿路感染或皮疹。問卷同時還問及這些家庭是否養狗或養貓,以及寵物在戶外的活動時長。
研究人員將結果制成表格,研究每周的問卷反饋,而不是單個小孩。研究人員以不同方式分析了數據,從而排除了其他可能影響炎癥發生率的因素,比如母乳、低出生體重、兄弟姐妹數量,以及媽媽懷孕期間是否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