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簡文楊
說起強直性脊柱炎,似乎給人一種“很遙遠”的感覺,但是強直性脊柱炎是風濕性疾病中很常見的一個疾病,發病年齡通常在13-31歲,男性患病人數通常是女性的2~3倍。該病誤診率高,病人往往會兜兜轉轉于骨科、針灸科、疼痛科等若干科室,等真正來到對口的風濕免疫科時,常常要歷時數年,這導致許多病人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留下身體殘疾。
多數病人患病5-8年才能確診
強直性脊柱炎,乍聽病名,很多人會以為是骨科疾病,但實際上,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病變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并可伴發關節外表現,主要表現為腰背部、臀部、頸部的疼痛或僵硬及關節的腫痛,嚴重者可發生脊柱畸形和關節強直。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教授黃建林介紹,強直性脊柱炎起病大多緩慢而隱匿,早期癥狀常為腰骶痛或不適、晨僵等,很多患者確診時病程已經很長,延遲診斷約5-8年。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腰酸背痛,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受涼了、腰肌勞損,或椎間盤突出這些常見病。會自己買些活絡油、紅花油來擦,或貼藥膏。持續一段時間不好,可能會去做針灸、推拿。再不好,才可能去骨科檢查。
另一方面,由于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癥狀與風濕病、腰椎病相似,容易誤診,患者在不知情的時候往往根據表面癥狀到相關科室就醫,比如腰椎痛時卻掛了骨科或關節外科,即使拍了腰部的X光片,可由于此時病灶在骶髂關節處,而腰椎無受累,或輕度受累,X線拍片的部位不對也很難發現問題,往往經過多次轉診才能確診。
癥狀在休息后加重更加可疑
黃建林介紹,一個較為簡便的判斷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是否存在強直性脊柱炎或脊柱關節炎這一大類疾病的可能性:癥狀在休息后加重,活動后有所減輕。老百姓常說的腰肌勞損(醫生所說的機械性腰痛)則是運動后往往病情會加重。如果發現自己的腰背痛了很久,但按常規骨科疾病治療無效時,就要問問醫生:“我是不是患了強直性脊柱炎?”尤其是年輕男性更需警惕。
如何才能盡早發現“蛛絲馬跡”,及時看對專科?強直性脊柱炎的常見、首發癥狀往往是下腰背痛。強直性脊柱炎的下腰背痛會有以下幾個特點:40歲前發病;持續3個月以上;緩慢發病(而不是突然起病);會引起晨起腰背部的僵硬感,活動后疼痛可以減輕,休息久了反而加重;有時晚上會痛醒,而且多是下半夜;經常會有屁股痛,但是大腿的放射痛較少。
早期治療可控制癥狀避免殘疾
黃建林介紹,對風濕專科醫生來說,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常見病,每天均在為病人治療,但普通老百姓,甚至臨床醫生對該病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無非是腰腿痛,沒法治,又不要命”,因此能拖就拖,治療上不重視。
實際上,強直性脊柱炎絕不是大家想的腰腿痛那么簡單,如疾病沒獲得很好的控制,隨著病情發展最終會導致脊柱或髖關節強直,脊柱完全強直時在X線片中脊柱顯示如竹節樣改變,有些病人脊柱僵直如板狀,這也是此病病名的由來。如累及髖關節炎,晚期時關節間隙消失,關節面融合在一起,不能活動。晚期病人不能下蹲,只能站著如廁,生活無法自理,即使做手術也不能完全改善,有的還會影響其他系統的健康,如造成眼、心臟、肺部和神經系統病變等。
可是如果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情形會大為不同。目前可通過非藥物(主要為合理的運動)、藥物和手術等治療方法,一般可緩解疼痛和晨僵,控制或減輕炎癥。病人要保持良好的姿勢,防止脊柱或關節變形,必要時通過矯正畸形關節,以達到改善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的目的。
陳輝 、簡文楊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