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片為廣東梅州)
2016年1月份的全國平均氣溫為近28年次低值。東北地區干冷,氣溫偏低1到3℃,降水量也減少,遼寧中西部更是無積雪覆蓋。上海昨天刷新零下八度的紀錄,連廣東人民都欣喜地迎來了飄雪季節(冰粒)!
可是,又到周一,在氣溫驟降的日子里,你準備好出門了嗎?
其實小編的內心一開始是拒絕的。在這么冷的天氣里出門,即使有明晃晃的太陽高高掛著,還是讓人忍不住質疑:那是不是冰箱里燈泡?讓人完全喪失了出門的勇氣。
然而,班還是要上的,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艱難前行的小編,腦海里能搜索到和這溫度相配的,只有戰斗的民族——俄羅斯西伯利亞人民了!
(嚴寒難擋球迷觀賽熱情)
他們究竟是怎么get耐寒技能的?
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曾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居民身上發現存在基因變異現象,這些變異基因能夠幫助當地土著居民在終年寒冷的環境中生存。
科學家們從10個西伯利亞土著民族中的200名代表身上獲取了DNA樣本,并通過研究找到和“耐寒”相關的三種主要基因,它們分別是UCP1、ENPP7 與 PRKG1基因。ENPP7基因與脂肪代謝有關,它主要負責幫助北方人更多地食用油膩的肉類食物;PRKG1基因可參與平滑肌收縮,它可以幫助避免熱量損失,且對體溫調節來說也很重要;UCP1基因則可促使線粒體產生熱量。
在2014年,《自然》雜志揭示了這些基因的來源:歐洲人的祖先通過通婚,從早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那里遺傳來了更多與脂肪代謝相關的基因,從而使他們分解脂肪釋放熱量的效率比亞洲人高得多,比亞洲人更耐寒。
而來自俄羅斯醫學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醫學遺傳學科研所的科學家們,對這種基因為何更加耐寒,給出了更加詳細的解釋:“北方的民族有被自然選擇的固定下來的一套基因,寒冷地區的人吃富含脂肪的食物時,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被儲存下來。這對生活在嚴寒氣候條件下有利。”
同時,他們還認為這種基因并不罕見,而是存在于每個人的身上的,只是由于環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讓基因產生了一定的變異,對寒冷的適應性更強了而已。打個比方來說:一塊肉吃下去,歐洲人體內的基因決定了,這塊肉的脂肪會被他們的機體100%地轉化為熱量
而亞洲人可能只能代謝一部分,這種差別也使得亞洲人比歐洲人更怕冷。
所以,獲得耐寒基因的方式有:
(一)找個耐寒能力強的北方對象,你的下一代將會更耐寒
(二)在北方居住一段時間,激發自己的耐寒基因潛能
(三)如果以上條件都不具備,可以冬泳,科學研究表明:冬泳能讓人更強健,耐寒。
如果你還沒下那么大的決心,那么,還是趕緊做好保暖工作吧!堅定踏出家門,義無反顧去上班的你,同樣勇氣可嘉!為所有在這嚴寒天氣里奮斗在一線的人們點贊!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