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患有2型糖尿病,但在我父親深夜起床吃零食夜宵的時候,她就不吃夜宵。我媽媽的糖化血紅蛋白幾乎是8%。為什么她不用血糖計呢?
Medha Munshi博士,波士頓糖尿病中心老年病學項目主任喬斯林始終都能從她的患者的孩子那里聽到這樣那樣的抱怨。而且他們的抱怨終歸就是擔心糖尿病,糖尿病影響近27%的老年人。老年糖尿病患者面臨較高并發癥風險,像心臟病、腎病和失明;他們在老年人療養院里比其他老人早死的可能性很大。
但Munshi博士的反應通常會令焦急的家屬感到一驚一乍。“請放松一下,“她經常對糖尿病患者家屬說。“有時候人活到一定歲數,其實生活質量更重要。”
對于老年人來說,治療的風險和益處所起的作用截然不同,她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提到。糖尿病對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們僅僅屬于一種小毛病沒有什么影響,大多數必須吃治療幾種慢性病的藥物。使血糖保持在合理水平屬于一項復雜的治療工作。
此外,治療糖尿病過于積極會使老年人更容易出現低血糖癥或低血糖。對于體弱多病的老年人而言,其它病情會比高血糖這一病情危險得多。
“如果血糖過低,它會加重現有病情如心臟病和認知方面的病情,”Munshi博士說。這取決于藥物處方,”這種藥物讓人頭暈,所以這就增加了跌倒和骨折的可能性。”40歲的人摔倒了可能會站起來,她說,“但是對于一個80歲的老人而言,摔倒的話會受到自身治療的傷害。”
對于2月份推出的治療活動進行明智地選擇,就可疑的治療和過度使用測試的現象提醒醫生和患者。美國老年社會參與該活動,注意處方藥物達到“嚴格控制血糖,”的效果,該活動組織規定血糖低于7.5的都要進行血紅蛋白測試。
Munshi博士安慰患者血糖量在7.5或8的家屬,這一血糖水平風險并不大。通常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才會導致嚴重性糖尿病并發癥。所以,雖然年輕糖尿病患者應該努力治療不讓糖尿病出現并發癥,但是對于老年人而言,因為年齡的問題就沒有必要過度治療了,“我們不是在尋找40年后的防止并發癥發生的嚴格控制方法,”她說。“你不想傷害今天的人但避免不了明天也許不會發生的事情。”
對于患糖尿病的老年人而言,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治療方法截然不同:他們可能會發現在日常監測、藥物和飲食需求這些方面越來越難管理。“這種疾病需要自己盡量多照顧自己,”Munshi博士說。
認知障礙影響決策和記憶力,產生抑郁情緒,從而患者在自我護理方面表現消極,加上視力日益惡化,在使用血糖儀或注射器的時候變得很困難,這一切都使得糖尿病例程更具挑戰性。
“如果我們給病人推薦復雜的治療方案,治療結果并不會成功”而且還會出現失誤,Munshi博士說。
事實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剛剛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資料,埃默里大學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65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沒有出現并發癥,只有大約三分之二的患者把血糖水平目標維持在7,但是嚴格而言80%以上的人都未達到7.5的目標。在那些出現并發癥的患者中,84%以上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目標達到8%。(順便說一下,通常年老的糖尿病患者要比年輕患者在滿足設定目標上表現得好。) “這個技巧在于理解患者所存在的障礙問題,”Munshi博士說。如果病人獨自在家,可能會忘記中午的藥物,例如,她的團隊可能會結合早上的胰島素劑量設計一個不同的藥物治療計劃,使用配方的治療效果持續起作用的時間更長一些。
鍛煉身體很重要但老年患者在戶外或在健身房鍛煉身體比較麻煩,他們可能會擔心跌倒這個問題。“老年人不得已只好選擇快走鍛煉30分鐘的方式,”Munshi博士說。她督促他們每頓飯前在家里快走5分鐘。
老年用藥需要達到折中和平衡的程度。“這可能不是治療糖尿病的最好方法,但這是治療病人的最好方式,”她說。
至于那些因偶爾欠考慮所吃進去的零食,Munshi博士對那些現象也相當寬容,吃了就吃了吧。“如果他們想要吃東西的話,就讓他們吃吧,”她對老年患者說。“人活著不單單就是為了對付這一種疾病。人為生活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