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癌癥的發展存在一部分的運氣因素,包括我們繼承的基因、生活方式,以及我們每天對飲食、鍛煉、吸煙和飲酒所做的選擇。然而令人不安的是,今年年初刊登在《科學》(Science )雜志上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癌癥可能更多地歸咎于“運氣不好”或細胞的隨機突變,而不是其他因素,這個觀點被廣泛解釋為,無論人們進行多少鍛煉或者吃多少羽衣甘藍,都不能抵消我們的基因中注定要產生或者隨機發生的變化。但是最近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癌癥的“壞運氣”理論也許并沒有那么準確。對數據的重新分析表明,相比我們最近被誤導相信的觀點,癌癥可能更多地控制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許多科學家都反對把癌癥歸結于‘壞運氣’或‘隨機突變’的理論,但是沒有提供其他分析報告,量化外在風險因素對癌癥的影響,”這份研究報告的作者優素福·漢努恩(Yusuf Hannun)說,“我們的論文通過應用四種不同的分析方法,提供了其他分析報告。”
這個團隊研究了在不同類型組織中干細胞的分裂方式,包括肺、胰腺和結腸。他們認為,干細胞分裂方式類似的組織會表現出類似的癌癥風險。然而這不是重點:他們計算出內在(遺傳)因素對人類患幾種類型癌癥的風險只有大約10%的影響。這個結論表明,除了基因影響以外,必定有其他因素發揮了作用,這些外在因素對患癌癥風險的影響大得多。
他們還研究了不同類型癌癥的分子“指紋”,發現絕大多數癌癥更多的是外在因素導致分子變化的結果,而不是內在因素的作用。這個結論對大腸癌、肺癌、膀胱癌和甲狀腺癌來說千真萬確。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隨機突變累積到產生癌癥的地步,必定有外在因素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了解癌癥“行為”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證實,這項研究表明,患癌癥的風險隨地域而有很大不同。比如說,研究發現,人們從癌癥發病率低的地區遷移到發病率高的地區,往往會承擔新地區的癌癥風險。這個理論反之亦然:人們從癌癥發病率高的地區遷移到發病率低的地區,也會減少患癌癥的風險。此外,這項研究的作者認為,最近幾十年來癌癥發病率的普遍增長表明,相比基因變化來說,環境或生活方式的影響可能是更大的罪魁禍首。
總體而言,這個團隊的結論是,只有10%-30%的癌癥可能被認為是“運氣不好”導致的癌癥。這意味著更多癌癥可能被視為“生活方式選擇”造成的癌癥,也就是我們每天從事(或不從事)的各種活動和我們的生活環境導致的結果。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外在因素在癌癥發病機制中非常重要,因此應加大研究力度,確定導致癌癥發病率上升的因素(比如致癌物質、病毒、輻射)。”漢努恩說,“這項研究對公共衛生政策和措施有顯著的影響。”
這項研究至少讓我們關于癌癥的討論回到另一個方向,遠離那種認為大多數癌癥是由“壞運氣”導致、脫離我們控制的說法。這項研究表明,我們的命運可能最終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健康飲食、體育鍛煉、不吸煙、適量飲酒,盡量保持健康體重,這些全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有效方法。幸運的是,無論是涉及癌癥還是世界上幾乎任何其他健康問題,這都是真正良好的生活方式.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