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少年強,則中國強。這個“強”,首先得是體質要強。最近,為了促進孩子的體育鍛煉,江蘇南京不少中小學,把體育鍛煉納入到了家庭作業的范疇,有的學校還新增了“父母陪伴”的要求,如果“陪得好”,還能給孩子的體育成績“掙分”。
從現實看,中小學生的體質情況著實讓人堪憂。前不久,各地學校進行了國家體質標準測試。不測不知道,一測嚇一跳:小胖墩跑不動、小宅女不能跑、小男子漢做不起來引體向上……這也就難怪不少學校怕出意外,叫停了長跑運動。
中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語數外如此,體能體質亦然。今年8月,《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2015)》藍皮書顯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在持續20多年下滑后,近期出現積極變化。不過,超重肥胖檢出率依然居高不下,視力不良檢出率繼續上升,并出現低齡化傾向。報告直言,導致我國青少年體質與健康狀況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問題包括片面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導致中小學體育課開課率不高等。
從這個意義上說,南京這些學校的創見值得點贊:既拓展了體育鍛煉的活動空間,又在健康運動中醞釀出美好的親子時光。不過,這樣的教改創意是否具有復制性,還得接受現實的考量。一來,教育部2011年就制定了《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而各地的執行情況卻不容樂觀。二來,在這個很多人忙得停不下腳步的時代,要擠出時間陪孩子散個步或練會兒球,還真是件奢侈的事。
二十年前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曾提綱挈領地指出,“學校體育是全民健身活動的重點、起點和基點。”如今,學校要求家長一起聯手提升孩子身體素質的舉措,可以說是教育理念的一次更新。這樣才能聯動社會,讓崇尚運動、熱愛體育成為新的風尚,讓健康心理與強健體魄成為塑造孩子不可缺失的必要養分。
如果明天學校不再留這樣的體育家庭作業,對孩子的陪伴也不能丟失。因為對運動的熱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與孩子一起運動的收獲更不能用功利的價值來衡量。
十三五期間,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終身體育教育、全時空體育教育等理念,必將成為頂層設計與公民認知中的共識。而體育家庭作業最好也無需再強制地留,畢竟主動擁抱和孩子一起運動健身的時光,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快樂。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