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表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預測個體未來的認知能力,記憶力以及思考能力。研究者意外地發現,較之針對性設計的檢測方式,心臟病因子好像能夠更好的預測個體患上癡呆癥的可能性。
"針對個體十年后認知能力的衰退,這是第一次有實驗將兩種風險因子預測模式進行比較。" 法國國家健康醫療研究院(French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的博士生Sara Kaffashian談到。
共有7830名對象參加了此次調查,平均年齡為55歲。實驗開始,每位實驗對象都分別接受了心臟病及中風(心血管疾病)和癡呆癥的風險指數評估。心臟病風險指數包括了以下因素:年齡,血壓,高血壓治療,脂蛋白膽固醇密度,總膽固醇,吸煙以及糖尿病。中風風險指數則包括了年齡,血壓,高血壓治療,糖尿病,吸煙,心臟病史,以及心律紊亂現象。癡呆癥風險指數包含了年齡,教育程度,血壓,體質指數,總膽固醇值,鍛煉頻率,以及是否攜帶APOE ε4 基因(譯者注:研究發現該基因為癡呆癥的生物指標之一,攜帶者有更高風險患上癡呆癥)。
十年中,所有的實驗對象參與了三次記憶和思考能力測試。
實驗發現,以上三項指數均預測了十年后實驗對象在各項認知能力的衰退。
然而,較之癡呆癥風險指數,心臟疾病風險指數與認識能力衰退的程度呈現出更強的聯系。除了記憶力,心臟病和中風指數在其他各項測試中都成功反映了認知力的衰退,癡呆風險指數則顯示與記憶和語言流利程度均無聯系。
Kaffashian認為,“癡呆風險指數和心血管疾病風險指數都能預測中老年時期開始的認知能力衰退。不過后者在預防癡呆和發現不確定的風險因素方面可能更具優勢。醫生們已經在使用后一種模式。”
專家認為,這一發現證實了高膽固醇和高血壓不只會增加心臟病風險,也會對認知能力有負面影響。Neurology(譯者注:美國權威神經醫學期刊)發表了這一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