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萬物生長、萬象更新的季節,但同時也是天氣變化最為反復無常的季節,因此,春天也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面對春天,我們更應該順時養生。如何能夠做好春季養生?
養陽養肝為先
古人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中醫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所以春季養陽重在養肝。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王曉麗醫生介紹,肝主疏泄,可調節情志。肝氣郁結的人脾氣就容易暴躁。反之,易怒發火也對肝臟的健康不利。春季養好肝,可減少精神類疾病的復發率。
春季養肝最重要的就是調理情志,所以工作生活要盡量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使肝氣可以調達。
肝氣不舒還會影響脾胃健康,所以,健脾也很重要。在飲食上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在春季里韭菜可謂是果蔬中的貴族,其味辛性溫,入肝、胃經,能溫中行氣、散血、解毒,同時可以溫養腎陽,男性春季尤其適合多吃。
早睡早起養肝血
進入春季,白晝的時間逐漸增加,夜晚的時間不斷減少。生活作息應當順應自然規律,適宜早睡早起。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肝”。按時就寢、睡眠充足是養肝血的最好辦法。不要因為天氣好了就熬夜加班、通宵玩樂等。太晚入睡容易導致肝火旺,春季尤其提倡在晚上11時前睡覺,避免熬夜。
另外,銀川的春天很干燥,要注意多喝水,幫助滋陰潤燥、舒肝養血,促進新陳代謝。煙酒會讓肝超負荷工作,要盡量遠離,少吃油膩、辛辣食物,補充足量的優質蛋白。
常曬太陽提高抗病力
古云“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此時的天氣時寒時暖,免疫力差或防護不及時的話,極易受疾病侵襲。不過,這一時期若能多曬太陽,不僅有助體內營養吸收,還能幫助提高身體抗病力。而從養生角度來說,春季多曬太陽也是簡單實用的養陽好方法。
“因為頭頂有百會穴,曬太陽時,人體通過百會穴可以吸進陽氣。”王曉麗說,曬太陽是春季養陽的最簡單且最實用的方法。她建議人們,尤其是陽虛體質、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的人群都該多曬太陽,可選擇陽氣最旺盛的中午時段,讓皮膚接觸陽光。
披發緩行氣血流
《黃帝內經》強調,春季養生適宜“廣步于庭,披發緩行。”這是因為,人體的陽氣不停地向外、向上發散,而“頭部為諸陽之會”,頭發和衣著會對陽氣升發產生影響。
到了春天,一些女性的發型要適當調整。要想幫助陽氣升發,最好是“披頭散發”,使頭部和外周皮膚處在舒緩、放松的狀態,使情志舒展、氣血暢通,讓整個人充滿生機,與春天的氣息相呼應。披發的同時,可用手指梳頭,刺激頭部的穴位和反射區,有助于疏通血脈,調節大腦功能。
此外,春天每天梳頭也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滯,梳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4種人少吃大棗
中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病后體弱、貧血患者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可以通過大棗調理身體。但是,大棗屬于藥食同源之品,有自己獨特的藥性,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不辨體質,一律用大棗進補,有時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甚至還會幫倒忙。尤其下列4類人,最好少吃或不吃大棗。
痰濕偏盛者這樣的人常表現為舌苔厚膩、口甜或口中發膩、食欲不振,平時常感覺胃部脹滿,嚴重者會伴有頭暈、惡心、嘔吐、眼瞼及面部浮腫等癥狀。大棗的滋膩之性容易助濕,使得痰濕停留在體內難以清除,進而加重上述不適。這種體質的人更適合吃薏仁、紅小豆、山藥、絲瓜等健脾利濕的食物。
愛上火的人這類人體質偏熱,經常出現便秘、口臭、咽喉牙齦腫痛等上火癥狀,而大棗性味甘溫,偏于溫補,若大量食用,猶如火上澆油。
感冒初期患者感冒初期,入侵人體的風寒或者風熱之邪正盛,若此時食用大棗,其黏膩的性質常常會導致邪氣滯留,造成“閉門留寇”的后果,使得體內的病邪難以驅除,不利于恢復。
糖尿病患者大棗含糖量較多,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病情加重。因此,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大棗。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