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樞椎惡性腫瘤的12歲小患者明浩,日前在北醫三院換上了世界首例3D打印的樞椎椎體。前天,小明浩自己邁步走出了北醫三院的大門。
今年5月初的一天,身高1.8米的明浩和同學踢足球,一個簡單的頂球動作竟使他的樞椎受了傷。頂球后,明浩并沒有太大感覺。第二天他的脖子才開始疼,家人以為他落枕了。一個多月過去了,落枕沒好,明浩全身開始麻木。在山東老家的醫院檢查后發現,明浩樞椎出現骨折。因為部位特殊、病情較重,當地醫生建議到北京就診。7月中旬,一家人輾轉來到北醫三院,找到了國內脊柱腫瘤專家——骨科主任劉忠軍教授。經影像學檢查,骨折原因高度懷疑樞椎部位腫瘤;經穿刺活檢,確定腫瘤的性質——尤文氏肉瘤!
人的頸椎由七節椎骨組成,其中,最上面與顱底相連的兩節分別為寰椎和樞椎,這兩塊椎體位置和形狀都比較特別。尤文氏肉瘤是一種病情發展迅速、惡性程度高的溶骨性病變。樞椎部位的尤文氏肉瘤,隨時可能出現不可逆的脊髓損傷,導致完全癱瘓、呼吸驟停。
劉忠軍和團隊經研究決定,為明浩的樞椎進行前路和后路兩次手術。這種手術難度很高,其一,通過手術切除樞椎被稱為手術禁區,全國能夠完成樞椎切除手術的醫院只有不過5家。其二,僅僅切除被腫瘤侵蝕的樞椎還不行,還要想辦法在第一和第三頸椎之間添上植入物,幫助明浩的頭抬起來。
傳統手術切除病變椎體后,會用鈦合金網籠代替原來椎體的位置,但容易出現椎體塌陷,椎間高度難以維持等情況。劉忠軍團隊嘗試用鈦合金粉末3D打印技術制造出人工椎體,植入后不再需要鈦板輔助固定。
據介紹,醫生將明浩的CT數據傳給制造企業,工程人員再將數據通過軟件分析重建三維立體圖形。工程人員通過軟件識別患者骨骼內的病變部位,提取此骨骼信息以及病變組織信息,以此為基礎,進行假體設計。設計好后,技術人員將鈦合金粉放入3D打印機的鍛造箱內,依據假體的設計數據,打印出內植物。
7月31日,最關鍵的二期手術開始。5個小時的手術中,明浩病變的第二頸椎被切除,植入3D打印人工椎體;術后第5天,明浩從重癥監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術后12天,明浩可以戴著支具下地行走。這也是世界首例3D打印椎體植入術成功實施。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