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時,鼻腔和鼻咽部的黏膜會產生炎癥反應,導致鼻腔充血、腫脹和分泌物增多,病原微生物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進一步導致中耳炎和聽力下降。兒童的咽鼓管相對較短、寬、平,是中耳炎高發的因素之一。
耵聹栓塞 耵聹常被我們稱為耳屎,是耳道的正常分泌物,如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會導致外耳道阻塞,從而影響聽力。耵聹被清除后,通常預后良好。
藥物影響 有的藥物屬于耳毒性藥物,包括鏈霉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類藥物,速尿等袢利尿劑,順鉑、長春新堿等抗腫瘤藥物,水楊酸類止痛劑,奎寧、氯喹等抗瘧藥物等。兒童使用此類藥物時,應嚴格遵循醫囑,同時做好聽力監測。
感染性疾病 兒童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人群,病毒也可能引發耳蝸或聽神經損傷,導致聽力下降。常見病毒包括腮腺炎病毒、巨細胞病毒、皰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接種疫苗是預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若出現感染,應在進行抗病毒治療的同時,對聽力情況進行對癥治療及干預。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聽力下降癥狀緩解,也要定期隨訪,防止遲發性聽力損失。
意外傷害 外力擊打耳部和頭部時,可使鼓膜破裂或內耳損傷,導致聽力下降。鼓膜破裂程度較輕者,可在幾周內自行愈合。若破裂嚴重不能自行愈合,就需要通過手術修補。耳蝸或聽神經受損導致的聽力下降患者要及時就診,根據情況參照突發性耳聾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若經過3個月的規范治療仍效果欠佳,即可考慮佩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
精神壓力 長期的精神壓力也會影響內耳的血液循環和聽神經功能。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要盡快按照突發性耳聾的方案進行治療,同時通過心理疏導緩解焦慮、緊張情緒,避免負面情緒對聽力造成進一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