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數據庫顯示,2025 年 1 月共有 44 款新藥首次獲批臨床(IND)。其中,生物藥和化藥數量旗鼓相當,分別有 21 款和 23 款新藥首次獲批 IND。(數據截至 2025 年 1 月 24 日,僅統計 1 類和 5.1 類新藥)
腫瘤領域
ADC 獨占鰲頭,三抗、降解劑等新療法各展鋒芒
作為市場規模最大的疾病領域,腫瘤一直是藥企的必爭之地。今年 1 月首次獲批 IND 的新藥中,有 20 款屬于抗腫瘤藥,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從藥物類型來看,抗體偶聯藥物(ADC)數量最多,達到了 7 款,其中 SIM0505、ALK201、KY-0301 披露了具體靶點。
- SIM0505 是先聲藥業開發的一款靶向鈣粘附蛋白 6(CDH6)ADC,目前全球僅有 6 款同靶點 ADC 藥物在研,其中 5 款已進入臨床階段。
- ALK201 是安領科生物開發的一款 FGFR2b ADC,也是該公司首個進入臨床的產品,目前在同靶點 ADC 中全球進展最快。
- KY-0301 是科弈藥業自主開發的全球首個納米雙抗 ADC,靶向 c-MET 和 EGFR。與傳統雙抗 ADC 相比,KY-0301 具有更好的腫瘤組織穿透性、更高的抗腫瘤活性和更優的安全性。
除 ADC 外,本月 IND 獲批的新藥還有 TCR-T 療法、三抗、降解劑和多肽偶聯藥物(PDC)等藥物類型。
SCG142 是星漢德開發的全新一代 HPV TCR-T 療法,可用于治療 HPV 相關惡性腫瘤。PIT565 是諾華開發的一款全球首創 CD19/CD2/CD3 三抗,目前正在境外開展腫瘤、自免相關的臨床,此次在國內獲批臨床的適應癥為復發性和/或難治性 B 細胞惡性腫瘤。BG-60366 則是由百濟神州開發的一款新型 EGFR 降解劑,能夠廣泛覆蓋 EGFR 突變位點。
自免、呼吸、感染、代謝、眼科...
國產新藥百花齊放
國產新藥正邁向多元發展,差異化競爭態勢明顯。
今年 1 月國內首次獲批 IND 的新藥,不僅在抗腫瘤領域有突破,還廣泛涉及自免、呼吸、感染、眼科等多個疾病領域,其中超過 80% 是國內企業自主開發的。自免方面,長春金賽布局了具有 BIC 潛力的 PD1 激動劑抗體 GenSci120。臨床前研究表明,GenSci120 能發揮相對特異的靶向免疫抑制作用,展現出潛在治療自身免疫病的成藥性,本次獲批的適應癥為系統性紅斑狼瘡和干燥綜合征。此外還有治療炎癥性腸病的 GD-N2203(攀西藥業)即將開啟臨床征程。眼科方面,恒瑞 RGL-2201 和歐科健生物 OCUL101 均獲得 CDE 批準開展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適應癥的臨床,后者還斬獲了糖尿病黃斑水腫、地圖狀萎縮的 IND 批準。RGL-2201 是一種以重組腺相關病毒(rAAV)為載體的雙靶點基因治療藥物,采用脈絡膜上腔注射,有望實現一次給藥產生持續療效。OCUL101 是一款靶向 C5/VEGFR 的雙抗藥物,不僅能有效抑制血管生成、降低血管通透性,還能抑制膜攻擊復合物(MAC)的形成。呼吸、感染等疾病領域也均有新藥首次獲批 IND,包括 RSV 疫苗 BW-201、流感病毒感染藥物依尼碘銨、間質性肺疾病新藥 SYH2059、產后抑郁新藥 HRN01 等。本文限于篇幅,不一一贅述,具體見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