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每年有超過10萬人死于毒蛇咬傷,另有30萬人因嚴重傷害而喪失肢體。然而,過去一百多年來,毒蛇咬傷的治療方法并沒有什么改變。大多數療法基于從接種蛇毒的馬或羊血液中提取的抗體,這些抗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參差不齊,并伴隨嚴重副作用的風險。日前,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David Baker教授團隊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研究,使用人工智能(AI)設計出能夠與毒蛇毒素結合的迷你蛋白,在小鼠模型中顯著提高了動物的存活率。《自然》發表的評論文章表示,這一進展有望解決抗蛇毒療法的百年難題。
研究團隊重點研究了由眼鏡蛇和曼巴蛇等毒蛇產生的毒素。這些蛇的毒液含有“三指毒素”(three finger toxins),通過破壞神經與肌肉之間的通信引發肌肉麻痹和細胞死亡,而現有的抗蛇毒療法往往對這些特定毒素無效。
通過應用最新的蛋白設計方法,Baker團隊設計出了一種穩定的迷你蛋白,能夠與毒素的關鍵區域結合。實驗室測試表明,這些設計的蛋白能夠中和多種亞型的三指毒素。在小鼠研究中,這些蛋白對致命神經毒素的暴露提供了顯著保護,動物的存活率達到80%-100%。
“通過使用人工智能驅動的軟件完全在計算機上設計結合蛋白,我們顯著縮短了藥物發現階段的時間,” 該研究的共同資深作者、丹麥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生物工程系副教授Tim Jenkins博士解釋道,“我們不需要多輪實驗來篩選表現良好的蛋白,設計軟件的性能已經非常出色,我們只需測試少量分子。”
迷你蛋白與傳統抗蛇毒療法相比具有以下優勢:
重組蛋白生產:迷你蛋白無需動物免疫即可生產,保證質量一致性。
更小尺寸:緊湊的結構或可實現更深的組織滲透,加速毒素中和。
熱穩定性:與大多數計算設計的蛋白類似,迷你蛋白在高溫下仍能保持折疊和活性,從而簡化運輸和延長儲存時間。
這種新型蛋白在動物研究中未顯示任何副作用,這是實現人類治療安全性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員表示,盡管傳統抗蛇毒療法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治療毒蛇咬傷的核心,但這些全新設計的迷你蛋白可以補充現有治療或增強其療效。此外,這種設計方法的應用范圍遠不止蛇咬傷,還可以拓展到治療缺乏有效療法的其他疾病,包括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許多健康問題。
“蛋白設計不僅用于治療蛇咬傷,還將幫助簡化和普及藥物發現,尤其是在資源有限的地區,” David Baker教授說道,“通過降低蛋白類藥物開發的成本和資源需求,我們正在向每個人都能獲得應有治療的未來邁出重要一步。”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