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在西非持續擴散,目前已導致大約900人死亡,但是如今看來,尋求治愈埃博拉病毒的進程有望實現突破。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兩名在利比里亞工作的美國醫護人員——肯特·布萊德利(KentBrantley)和南希·懷特波爾(NancyWritebol)——不幸染上了埃博拉病毒,上周,在病情危重之際,兩人試用了一種仍處在試驗階段的藥物,結果兩人的情況迅速得到好轉。目前,兩人均已返回美國,繼續接受治療。
埃博拉素有死亡病毒之稱,截至目前,醫學界尚未研制出針對該病毒的疫苗,而且沒有針對埃博拉的固定療法。鑒于此,治愈了兩名美國醫護人員的新藥被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新藥到底為何物?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報道,這種新藥物名為ZMapp,是由位于美國圣地亞哥市的“Mapp生物制藥”公司研發的。
ZMapp首次被確定為治愈埃博拉的潛在藥物是在今年1月份,但是Mapp公司表示,該藥物尚未完成第一階段的安全測試。
根據Mapp公司官網信息,ZMapp的研發得到了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U.S.ArmyMedicalResearchInstituteofInfectiousDisease)和美國國防威脅降低局(DefenseThreatReductionAgency)的資助。上周,美國國防威脅降低局表示,愿意為Zmapp項目投入更過資金,進而生產出足夠數量,以“進行第一階段的臨床安全研究”。
為何美國醫護人員能獲得該藥?
既然ZMapp仍處于實驗階段,而且之前從未在人體上試用過,那么為何布萊德利和懷特波爾能夠獲準使用該藥物呢?
據美國新聞網站“環球郵報”(GlobalPost)報道,這種藥物之所以被提供給了兩名美國醫護人員,很可能是基于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的“同情性用藥”(compassionateuse)相關規定。報道稱,ZMapp顯然是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空運至利比里亞,這是為挽救兩位美國醫護人員所做的最后努力。
另據《新聞周刊》報道,三支冷凍的ZMapp藥劑于7月31日抵達利比里亞。一開始只解凍了其中的一支,而且布萊德利將這支藥讓給了懷特波爾。但是后來,隨著布萊德利的病情也急劇惡化,醫生也向他注射了一支ZMapp藥劑。幾個小時之后,布萊德利的病情就得到了好轉,現在已經“基本完全康復”。而懷特波爾對第一支藥劑并沒有明顯反應,但是在注射了第二支之后,她的情況也發生了改善。
ZMapp的成分是什么?
《新聞周刊》報道稱,ZMapp是由三種“從植物中提取”的抗體組成的;具體說來,抗體是從煙草屬植物中提取的——這與用來生產煙草的植物是同一類。Mapp公司稱,該藥物是一種“優化的雞尾酒式混合藥”,它還含有MB-003和ZMAb兩種成分。
據悉,生產新藥的辦法比較復雜,需要先讓煙草植物感染經過改造后的抗體蛋白,然后煙草開始生長,大約一周后,才能生產出足夠的原料來制造治療埃博拉病毒的藥物。
ZMapp中的抗體是如何發現的?
據美國《大西洋月刊》報道,“超級神秘藥劑”ZMapp是一種單克隆抗體。使用單克隆抗體來對抗侵入人體的病毒變得越來越普遍,但是仍需要時間的檢驗。
在基本的單克隆抗體范例中,科研人員先讓某種動物感染上一種疾病——在該案例中,科研人員使用的是小白鼠。小白鼠體內出現免疫反應,也就是產生了對抗病毒的抗體;之后,科學家從小白鼠體內收集這種抗體,再將其用于感染了相同病毒的人體。這種手段在癌癥治療領域的前景非常看好。
ZMapp如何起作用?
據“環球郵報”網站報道,該藥物通過兩種方式來起作用。首先是通過所謂的被動免疫法,也就是說,藥物中的抗體直接對抗埃博拉病毒。另外,該藥物還可以提升人體內的一種免疫系統,也就是自從免疫法,進而幫助患者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的最佳治療時間?
《大西洋月刊》報道稱,ZMapp此前從未在人體上進行實驗。該藥物僅在8只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猴子身上進行了實驗,結果這8只猴子均得以存活——但是,它們都在感染后48小時之內接受了該藥物治療。而另一只猴子雖然也接受了治療,但是當時其感染時間已經超過了48小時,結果這只猴子未能存活。
另外在2012年,一項利用單克隆抗體來對抗埃博拉的小型研究發現,在感染埃博拉病毒之前或不久之后使用藥物才能起作用。2013年一項研究發現,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時內注射了名為MB-003混合抗體的恒河猴,其存活率為43%。如果不接受藥物治療,那么其存活率為零。
另據《新聞周刊》報道,在近期的幾項實驗中,ZMapp中含有的另一種成分ZMAb被用于治療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恒河猴。2012年的一項研究對最佳治療時間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在感染后24小時內接受治療的4只恒河猴全部存活,而且“沒有明顯的副作用”。另外4只恒河猴在感染該病毒48小時之后開始接受治療,結果有兩只恒河猴完全康復。
2013年11月,科研人員又對這6只存活下來的恒河猴進行了實驗。這6只猴子在距離第一次實驗10周之后又再次感染上了埃博拉,科研人員以此來評估它們是否建立起了抵御該病毒的抗體。結果顯示,6只猴子全部存活。
為何對抗埃博拉的手段發展如此緩慢?
“環球郵報”網站報道稱,埃博拉病毒首次被發現是在1976年,距今已有38年。在這一時期內,超過2000人因感染埃博拉而死亡,但是針對該病毒的療法和疫苗卻沒有取得太大進展。
這其中有三個原因。首先,這是一種非常難以研究的病毒。病毒本身的發展演變極快,今天研制的疫苗對未來或許不起作用。其次,人類在感染埃博拉之后很快就會死亡,因此即便是有了對抗埃博拉的潛在藥物,也很難在人體上進行實驗。最后,研究埃博拉非常危險。這類研究要求“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目前,全世界僅有24所這樣的實驗室。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