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8歲男演員蔣智豪的父親在社交賬號發文稱,2024年9月底蔣智豪突然昏迷,在ICU(重癥監護室)頑強抗爭一個月才轉到普通病房,現在情況穩定,但仍需持續治療。2023年3月10日,蔣智豪曾在社交平臺上發布消息,他透露自己身患肺癌晚期,最愛的母親多年前因癌癥去世,沒想到那么快就到他的身上,明明不抽煙,卻在26歲的年紀遭遇身體和心理的痛苦。2024年6月,蔣智豪發文稱自己的病情很不樂觀,腦膜轉移復發加重,腦實質腫瘤也變成多發。①在全球范圍內,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且呈上升趨勢。而且近年來,肺癌呈現年輕化趨勢。
一項發表在《中國肺癌雜志》的研究曾統計過南京市胸科醫院1996年到2005年10年間的肺癌病例,發現肺癌的平均發病年齡在下降,后5年中小于50歲的病例數較前5年有明顯增加。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蘭芬2023年在浙醫在線刊文中表示,蔣智豪還很年輕,不吸煙也沒有職業接觸史,他的肺癌很大可能是遺傳因素導致。蘭芬醫生表示,她接診年齡最小的肺癌患者只有十幾歲,還在上初中。但肺癌患者還是以中老年人群為主,她遇到的年輕肺癌患者占比不到10%。蘭芬醫生解釋,現在年輕人熬夜、加班導致身體過勞,在勞累情況下身體抵抗力會變差,自身對于致癌因素的免疫力變弱,這么一來就加大患上肺癌的概率。不吸煙的肺癌逐漸增多,與環境、飲食、遺傳因素都有關聯。③
如果有肺癌家族史,該如何預防?蘭芬醫生表示,有家族史的人,肺癌發病可能性確實要比別人大。也因此,要更加注意生活上的習慣。比如:2. 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盡量避免吃含有亞硝酸鹽的腌漬食物;蘭芬建議有肺癌家族史的年輕人更重視體檢篩查,有的年輕人體檢做的是胸片,40歲后才會做CT,且隔一年才做一次,很多小結節早期都被忽略了。肺癌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咳嗽、咳痰、咳血、胸悶、胸痛和呼吸困難等,有以上癥狀的人一定要注意肺癌篩查。肺癌還會發生全身多處轉移,如顱內、全身骨骼、肝臟、腎上腺、腹膜后淋巴結等。當出現咳嗽帶有血絲,咳嗽聲音帶金屬調或是聲音嘶啞、講話聲音特別尖,腰痛、脊柱疼痛等癥狀,就要引起重視,及時就診。③
2024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方案》,其中提到,年齡≥50歲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項者列為肺癌高風險人群:1. 吸煙包年數≥20包年,包括曾經吸煙≥20包年,但戒煙不足15年。注:吸煙包年數=每天吸煙的包數(每包20支)×吸煙年數。4. 有職業暴露史(石棉、氡、鈹、鉻、鎘、鎳、硅、煤煙和煤煙塵等)至少1年。5. 有一級親屬(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確診肺癌。綜上,無肺癌病史但屬于肺癌高風險的人群是主要的肺癌篩查對象。在肺癌篩查手段上,方案首先推薦多排螺旋的胸部低劑量CT,不推薦使用胸部X線、MRI或PET-CT以及腫瘤標志物等檢查化驗進行肺癌篩查。高風險人群原則上每年需進行1次低劑量CT檢查。④
本文綜合自:
①新浪微博@蔣智豪Ian
②曾誼, 梁杰, 沈洪兵. 南京市1996-2005年1128例肺癌住院病例發病特征的動態變化分析[J]. 中國肺癌雜志, 2008(03):116-119.
③2023-03-11浙醫在線《26歲當紅男藝人確診肺癌晚期,媽媽6年前因此病去世 醫生:我接診的最小肺癌患者還在上初中,這些癥狀要警惕!》
④2024-08-27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方案(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