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從來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癌癥的發展過程往往會持續幾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身體會出現什么變化或者警告信號嗎?
最近的一項研究對900多名癌癥患者梳理回顧,發現他們患癌前的半年內,身體已經出現了這些信號!
2024年10月《英國醫學期刊》(BMJ)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沒有突然消瘦的人相比,突然消瘦的人在3~6個月內被診斷為癌癥的可能性增加。①研究分析了6萬多名突然消瘦的成年人,其中58.2%為女性,51.8%年齡在60歲以上,26.3%曾吸煙。結果發現,在體重減輕診療后6個月內,908人(1.4%)患癌,其中882人(97.1%)年齡在50歲以上,最常見的是肺癌,其次是結直腸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和淋巴瘤,最常見的癥狀包括咳嗽、腹痛、背痛、胸部感染和疲乏。另外,在男性研究對象中,突然消瘦并伴有腹痛、食欲不振、吞咽困難、咯血、非心源性胸痛、腹部腫塊、胸部癥狀、缺鐵性貧血、黃疸和淋巴結疾病等10種臨床體征會令患癌可能性增加。而女性突然消瘦者若伴有腹痛、食欲不振、背痛、排便習慣改變、消化不良、腹部腫塊、胸部癥狀、缺鐵性貧血、黃疸、淋巴結病和靜脈血栓栓塞等11種臨床體征,可使患癌可能性增加。生活中,人們要密切關注自己身體的不適和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就是癌癥或癌前疾病發出的第一波信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醫師郭文浩2023年在華西醫生微信公號刊文提醒,對大多數人來講,常見的癌癥信號(癥狀)有以下這些。②如果不是因為減肥或刻意節食,以及血糖異常、甲狀腺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等良性疾病的原因,體重在半年到一年內減輕5%以上,并且還有厭食、乏力、易疲勞等癥狀,建議盡早去查明原因。當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腫塊、結節,比如乳腺、睪丸包塊,皮下結節,頸部、腋下、腹股溝淺表淋巴結腫大等,要引起重視。特別是還伴有紅腫、疼痛、異常的血管、異常的顏色變化、短時間內快速增大等,一定要馬上去看醫生!疼痛有可能是因為慢性疾病、骨頭病變等引起,但如果是深度疼痛,一定要去找到疼痛的原因,提防腫瘤的發生。有一半的肺癌患者在確診時伴有慢性咳嗽,而乳腺癌、結腸癌、腎癌、前列腺癌等擴散到肺部也會引起持續性咳嗽,建議早點去做檢查。呼吸急促也是肺癌的早期癥狀之一,長期呼吸急促容易導致呼吸衰竭,盡早查明病因,盡早針對性治療。沒緣由的出血是很典型的腫瘤癥狀,幾乎涵蓋了大多數腫瘤疾病,具體參考如下:(3)不規律陰道出血、非月經期出血、絕經后出血可能與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科腫瘤有關;(5)不是因為外傷引起的鼻子出血,注意排除鼻咽癌的可能。長期便秘、腹瀉,或者兩者交替出現,需要警惕胃腸道腫瘤的發生。胰腺、肝臟惡性腫瘤,也可能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和脂肪瀉。要是長時間出現這些癥狀,盡早去做檢查。長時間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還有反酸燒心、上腹悶痛不適,不要只當成“胃病”不重視,小心有可能是胃癌或食管癌。河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陳小兵2024年在老年健康報刊文指出,如果能夠增強防癌意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從源頭上預防部分癌癥。大量研究證實,任何以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為目的的改變都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癌風險。戒煙限酒、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情舒暢,可以有效預防部分癌癥的發生。以健康飲食為例,提倡少食多餐、少鹽多淡、少肉多素、少酒多茶、少炸多燉、少燙多溫、少熏多炒等。注意避免食用發霉的食物,少食用油炸和腌制的食物。此外,要保持個人衛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推行使用公筷,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③陳小兵醫生指出,目前的醫療檢驗技術手段可以在早期發現大部分癌癥,比如胸部低劑量螺旋CT可以篩查肺癌,超聲結合鉬靶可以篩查乳腺癌,胃腸鏡可以篩查消化道腫瘤等。選擇個體化體檢項目是提高癌癥早診率的關鍵。除了做好防癌體檢,大家還要警惕癌癥的早期癥狀。癌癥的治療效果與癌癥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越早發現癌癥,患者治療效果越好、生存時間越長。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③
本文綜合自:
①Nicholson BD, Virdee P, Aveyard P, et al. Prioritising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unexpected weight loss for cancer investigation: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y (update). BMJ. 2024 Oct 16;387:e080199. PMID: 39414353; PMCID: PMC11480917.
②2023-02-24華西醫生《癌癥發生前有哪些信號?華西醫生提醒你,盡早發現身體的這8個變化》③2024-02-27老年健康報《癌癥可以預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