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的湖北武漢高溫不斷,“90后”外賣員趙彬無懼烈日,每日騎著小電車,穿梭于武漢的大街小巷,而最近,他的背上多了一臺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通體紅色格外顯眼。“走街串巷,我們送外賣的兄弟對地形特別熟悉,電動車的快速機動性,可迅速到達現場,在心臟驟停的黃金四分鐘內,盡快為心臟驟停患者提供救助,我們這個行業非常適合。”7月21日,武漢外賣員趙彬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我希望做這方面的嘗試,發揮職業優勢,使急救技能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責任。”說到為何想要配備AED,趙彬回憶,從2021年河南的水災、到武漢疫情時期,抑或外賣員本身常遇突發情況……在多次緊急時刻中,“熱心腸”的他深切體會到急救知識和急救設備的重要性。關于AED,起初趙彬和很多人一樣,不知道、不會用、不敢用,而今年知名年輕羽毛球運動員的遺憾離世,讓他開始主動了解AED設備。趙彬表示,“查了很多資料看了很多新聞,才知道心臟驟停后的黃金四分鐘內,能得到AED的急救有多么重要。”“外賣員流動性高,對地形熟悉,而此前AED設備一般都是固定在某處的,如果外賣員能夠隨身帶AED,或者知道附近哪里有,騎著小電車去拿,都可以更快趕到需要救助者的身邊。”趙彬所在的小島三面環水,游玩、溺水需要心肺復蘇時常發生,他自學了心肺復蘇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此前就在小電車上常備救生圈、救生衣等,現在有了AED,有顧客笑稱說,趙彬是個移動的救援站,“救人是主業,送外賣是副業”。近年來,為加強院外急救,我國各地均出臺政策方案,加快普及AED,提升設備覆蓋率,逐步建立公眾急救培訓體系,完善公眾急救支持環境,推動實現設備在關鍵時刻“有得用”“找得著”“用得好”。“如果真能實現,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急救,關鍵時刻勇敢伸出援手,那么每個人都能成為別人生命鏈中的重要一環。”趙彬表示今后無論走到哪,都會帶著AED,“希望用不上,但用上就能救命!”
本文來自:2024-07-22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武漢外賣員背著AED上班,“希望用不上,但用上就能救命”》(記者 喬芮 王艾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