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的自己跳動的人類心臟由科學家培植
阿伯泰鄧迪大學希望能找到心臟病的療法
心臟肥大是心臟衰竭的一種形式,可以導致猝死
由干細胞制成,微型心直徑僅有1毫米
雖然本身是健康的,但科學家正在使用化學物質來模擬生理條件,這將使它們變大
一旦患病,將給心臟使用新開發的藥物來看是否可以預防損害的發生
微小的自己跳動的人類心臟由蘇格蘭阿伯泰鄧迪大學的科學家培植。
他們一直在專門研發治愈心臟肥大的方法,心臟肥大是心臟疾病的一種形式,可以導致猝死。
由干細胞制成,微型心的直徑只有0.04英寸(1毫米),每分鐘大約收縮30次左右。
雖然本身是健康的,但科學家正在使用化學物質來模擬生理條件,這將使它們變得肥大--由于構成心臟的細胞的異常生長。
心臟病的結束?
4月,科學家發現一種阻礙多余的膽固醇形成的方法,膽固醇過多會導致心臟病。
用老鼠和兔子做實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成功地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它是心臟病和中風的主要原因及人類死亡的第一原因。
血管內的脂肪隨著時間堆積并使他們僵硬、縮小和硬化時,情況會惡化,大大降低向心肌和大腦供應富氧血液的能力。
一旦患病,將給心臟使用新開發的藥物來看是否可以預防損害的發生。
“盡管之前就在實驗室培植過人類心臟,但這是第一次使其誘發疾病成為可能,”該研究的領導Nikolai Zhelev教授說。
“心臟肥大可以遺傳,可以由如糖尿病之類的疾病引起,或者可以由做太多劇烈運動造成。”
“這種疾病使心肌增厚、變硬,并使其心臟向全身泵血變得困難。”
“在一些人中,危及生命的心律異常將發展,這是年輕人猝死最常見的原因。”
“雖然有治療方法,但這些只有助于控制癥狀,目前無法治愈。”
然而,在Zhelev教授實驗室培植的小型心臟可以改變這種現狀。
使用生物傳感器,Zhelev教授能夠標簽微型心臟中的特定分子來看研究應該怎樣進行。
通過確定哪個分子使心臟變得肥大,他已經能夠在鎖定這些分子的藥物,防止它們沿著通常采取的路徑下去,阻止它們變得肥大。
他補充道:“我們已經在這些心臟中測試了許多不同的化合物——其中一些是全新的,沒在人類身上測試過,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在這些實驗室中培植的心臟上測試。”
這些化合物之一,然而,是我們針對癌癥患者開發的剛剛完成第二階段臨床試驗的藥物,并已經取得非常積極的結果。
“雖然心臟細胞是身體中唯一永遠不會患上癌癥的細胞,但我們注意到,在肥厚性心臟中的分子遵循的通路類似于癌細胞分子所遵循的通路,所以我們認為,在這些心臟上測試這種新藥可能有相同的積極影響。”
Zhelev教授說,這已經被證明了。
“我們已經測試的一些化合物有不良的影響,”他繼續說,“比如增加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使他們停止跳動。”
但他解釋說,其他化合物,如新開發的抗癌藥物,設法保護心臟,防止它們擴大。
“我們還在使用該系統測試新藥,來發現有更好的效率和更少的副作用的新化合物,”他說。
“一旦我們知道哪些化合物起作用,哪些不起作用,我們就開始開發新藥物,然后進行進一步的測試,最終在人類身上試驗。”
“雖然在藥物變得商業化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非常有希望有一天能夠停止來自這些疾病的風險導致的心臟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