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新的回顧性研究,創傷性髖關節骨折術后常出現低鈉血癥。
桑德韋爾和西伯明翰醫院NHS信托市醫院的James Edward Rudge 和 DanielKim博士在他們的六月七日在線發表在年齡和老化雜志上報道中說,“這項研究表明,在這組患者中,預料術后平均血清鈉濃度會下降。”
研究人員寫道,15%-30%的住院病人出現中度低鈉血癥(130-135 mmol/L),雖然電解質紊亂也可為外科手術的晚期并發癥。他們補充說,外科手術后低鈉血癥是常見的。
為探索髖關節骨折術后低鈉血癥的發生率及其風險因素,拉奇博士和基姆博士觀察了他們單位201年254例創傷后髖關節手術的病人。手術后平均血清鈉下降了1.8 mmol。27%患者出現中度低鈉血癥,而9%出現嚴重低鈉血癥(<130 mmol/L)。
研究者指出,在目前的研究中,術后低鈉血癥發生率高于過去的研究;一項研究發現患者術后前六天低鈉血癥的風險為6%,而另項研究發現術后前三天風險為3%。他們注意到第二項研究中也發現低鈉血癥病例最多的也是髖部骨折患者。”作者寫道,目前的研究提供的證據表明,這個手術病人亞群術后低鈉血癥的風險更大”。
研究人員發現,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質子泵抑制劑和用多種藥物的患者均更容易發生低鈉血癥。低鈉血癥與性別、手術程序、骨折類型、種族或美國麻醉醫師協會等級之間沒有關聯,低鈉血癥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30天,而正常血鈉患者21天。
在目前的研究中術后低鈉血癥發生率高于過去的研究來看,一項研究發現第一次手術后六天在骨科手術的患者中6%的風險,而另一個發現3%在第一次手術后三天。 他們注意到的第二項研究,也發現,在髖部骨折患者發生低鈉血癥最為例。“目前的研究證據表明,這個子集是骨科病人術后低鈉血癥的風險更大了,”作者寫道。
他們總結道“手術過程本身可能是一個危險因素,應考慮所有患者都有出現這種情況的風險。”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