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圍內,治療癌癥的藥物都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這一領域屬于一個增長最快的經濟領域。瑞士的兩大制藥中心羅氏和諾華是該領域的帶頭羊。
美國康涅狄格州的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IMSHealth),專門為醫藥健康產業提供專業信息和戰略。該公司的分析人員認為,2015年抗癌藥銷售額將增長到710億瑞郎,與2009年相比增長40%。
然而科研的最終目的是,找到治療癌癥的有效藥,根據瑞士抗癌協會(Krebsliga)的數字,每三個人中就會有一個受到癌癥的威脅。
“瑞士抗癌協會是一個非營利單位,他們的目的也與制藥中心一致,該組織的最大問題是,缺乏資金,”瑞士抗癌研究聯盟(SAKK)的BeatThürlimann這樣說:“工業范疇對于研發抗癌藥物的投資比學術機構多30倍。”
腫瘤是重點
制藥大王羅氏,50年前研究出了第一個癌癥分子,現在它是世界范圍內第三大抗癌藥物生產商,10種最暢銷的抗癌藥物中的5種,來自羅氏。羅氏控制著藥物市場的三分之一。
腫瘤藥物占其中的50%以上,2012年羅氏投資85億瑞郎用于科研和發展。相當于其銷售額的19%。
羅氏腫瘤部負責人StefanFrings表示:“每年的科研投資必須能研發出最新的暢銷藥物,這樣才能有收益進行更多的科研。”
傳統的癌癥治療,如放療和化療,占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患者、政府、醫生和制藥業的夢想是:增加更有效、副作用少、因人而異的治療方法。這就需要對腫瘤學更深度的了解。
大范圍的拓展比較困難
這樣的藥物雖然需要很多資金,但是療效顯著。諾華2011年得到了生產格列衛(Glivec)的許可,該藥物當時被予以眾望,而今天它失去了部分光芒。
對于抗癌藥物的科研來說,專利的喪失、嚴格化的制度和政府拒絕承擔費用,都是嚴峻的挑戰,這也是為什么大范圍內推廣的困難所在。
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的Frings認為,制藥業應該嘗試研發或者購買專利,并在這方面開展革新,開發暢銷新藥。
個性化治療
個性化治療是指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
重要的分子研究得出這樣的重要認知:沒有同樣形式的癌癥。癌癥并不是一種獨一無二、能夠清晰描述的疾病,而是一種擁有250種類型的疾病,人身體的所有器官都有可能受到癌癥的侵襲,癌癥的癥狀各式各樣。
無論是乳腺癌、肺癌、肝癌、腸癌還是皮膚癌,所有癌癥都由基因病變引發。
基因科研的進步,令人能夠更好地了解基因對于癌癥的影響。
引發癌癥的基因名單尚不完善,因此世界各地的科學工作者們都在致力于從事“癌癥基因組”項目的研究。以找出癌癥的引發原因。
這一國際科研項目的目標是,找出引發50種最常見癌癥的原因。
噩夢:費用無人支付
倘若沒有專利保護制度,那么藥物開發商們則會失去興趣,Thürlimann對瑞士資訊這樣表示,研發藥物有時候得不償失,這是因為專利馬上到期了或者市場不夠大。
對于瑞士抗癌研究聯盟來說,目標不在于發明什么靈丹妙藥,而是找出對患者最有利的治療方案。該聯盟每年1200萬瑞郎資金中用于臨床調查的40%,來自官方機構,30%來自補貼,另外30%來自工業范疇。
但是Thürlimann認為:“癌癥患者的噩夢是,那些有療效的藥物,非常昂貴,沒有人愿意報銷這筆費用,”他說:“藥物的價格不應該只與療效掛鉤。我們可以嘗試一下,短療程內小劑量用藥的效果如何。”
250種癌癥
當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呼吁發起“抗癌戰爭”的時候,人們相信,醫學上的科研一定能在10年內戰勝這一病癥,但是實際情況卻復雜得多。
瑞士40%的醫藥研究用于癌癥科研。科研重點在心血管、免疫系統和大腦疾病的研究上。癌癥依然是一個難以破解的病癥,目前發現了250種癌癥的類型,而引發癌癥的機制至今依然是個迷。而且每一種癌癥類型,都需要不一樣的觀察角度。
Frings說,因為癌細胞可以滲透到人的身體中,因此它們也帶有超強的適應能力,它們可以逃跑;可以變異;可以分散;可以生長及產生抗體。所以癌癥科研的進展非常緩慢,幾年之內可能也就邁出一小步。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