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美國神經科學院
總結:
據元分析數據顯示,飲食中蛋白質含量越高的人們,特別是食用魚肉中的蛋白質,相比于飲食中蛋白質含量較低的人來說,更不容易得中風。元分析參考了所有可獲得的關于飲食中蛋白質含量和得中風風險聯系的研究結論。這項分析包含了七項研究,254489個平均年齡為14歲的被跟蹤調查的參與者。
據2014年6月美國神經科學院醫學日報網上神經學發布的元分析數據顯示,飲食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的人們,特別是食用魚肉中的的蛋白質,相比于飲食中蛋白質含量較低的人來說,更不易得中風。
“導致風險降低的蛋白質含量應該是適度的,為每天20克。” 該研究作者中國南京大學醫學院院長,哲學系博士劉新鋒表示。“另外,在做出最后的建議之前,我們需要更權威的研究,但是證據很充足。”
元分析參考了所有可獲得的關于飲食中蛋白質含量和得中風風險聯系的研究結論。這項分析包含了平均年齡為14歲的254489個被跟蹤調查的參與者在內的七項研究。
總的來說,飲食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參與者比蛋白質含量最低的參與者得中風的幾率少了20%。這一結論對其他可能影響得中風風險的因素做出了解釋,如吸煙,高膽固醇。人們每天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每多出20克,得中風的風險就會升高20%。
劉教授說,“如果每個人蛋白質的攝入量都在這一水平線上,這將會使世界上每年因中風而死亡的人數減少140萬,并且因中風而殘疾的人數也會減少。”
劉教授解釋道,這一分析并不支持過多食用紅色肉類,這些肉與中風風險的提升有著關聯。有兩項研究是在日本展開的,日本人相比于西方人食用更少的紅色肉類,更多的魚肉,這與中風風險的降低有著聯系。
劉教授說,“這些結論表明了得中風的風險會因將紅色肉類替換成為其他的蛋白質來源如魚肉而有所降低。
食用動物蛋白比蔬菜蛋白得中風的風險降低幅度會更大。 劉教授說,蛋白質有降低血壓的效果,這可能會有利于降低中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