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低血糖是影響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的重要因素之一。丹麥一項研究顯示,對于經常發生嚴重低血糖的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人胰島素,采用地特胰島素和門冬胰島素治療能減少嚴重低血糖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治療的安全性,改善代謝控制,并最終降低晚期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風險。但也存在個體差異性。該研究結果5月2日在線發表于《柳葉刀·糖尿病&內分泌》雜志。
這項由研究者主導、前瞻性、隨機、開放標簽、盲終點交叉試驗在丹麥7個中心進行。研究人員招募年齡≥18歲、病程>5年的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這些患者報告在過去一年內發生過2次以上嚴重低血糖事件。將符合入組條件的159例受試者按1:1隨機分為基礎-餐時胰島素治療組(采用胰島素類似物地特胰島素和門冬胰島素治療)和人胰島素治療組(采用中性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和常規人胰島素治療)。治療時間是2年(1+1年),包括2個階段的3個月準備期和9個月維持期。主要終點是通過意向治療分析得到的維持治療期間嚴重低血糖的發生次數。
有18例患者在第一階段的準備期退出,剩余141例患者參與意向治療分析。這些患者在胰島素類似物治療期間發生嚴重低血糖事件105例,在人胰島素治療期間發生136例。胰島素類似物治療使低血糖發生率相對降低29%(p=0.010)。
外,相比人胰島素治療,胰島素類似物治療的患者HbA1c水平(見下圖)和退出治療比例均顯著降低。
然而,也有一些患者采用人胰島素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胰島素類似物。研究者表示,我們要強調針對不同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當患者采用胰島素類似物治療但仍頻發嚴重低血糖事件時,可以嘗試使用人胰島素。
研究者還指出,從長遠的角度看,本次臨床試驗設計采用的是不同類型胰島素交替治療,說明對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應用方案開展交叉性研究是可行的,我們應進行更多的研究來充分揭示新型胰島素的潛在臨床和藥物流行病學益處。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Mikael KNIP博士在隨刊述評中寫道,該研究結果顯示,對于已發生嚴重低血糖事件的1型糖尿病,胰島素類似物治療可減少低血糖發生次數。然而,這種療效因人而異,因為盡管有接近40%的患者能從胰島素類似物治療中獲益,但仍有20%的患者在使用人胰島素治療時嚴重低血糖發生率更低,其余患者采用這兩類胰島素治療時的嚴重低血糖發生率相似。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