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復雜,至此仍沒有合理簡單的生物學解釋
由Pfizer所贊助的藥物公司,生產抗抑郁癥藥物Zoloft。日前,該公司表示,盡管抑郁癥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抑郁癥可能與大腦中神經細胞的化學成分失衡有關。而Zoloft就是用來治療這種失衡,用這種方式來打廣告,藥品公司已經大肆表明一種觀點,即抑郁癥源于大腦中化學元素失衡。
一般認為,神經元突觸或小縫隙缺失某種神經傳輸物質(化學信息),阻礙了神經刺激的傳輸,導致了抑郁癥。而這些神經傳輸,血清素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但其他部分,包括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都在注意力上起到了相關作用。
大眾似乎并不能十分確信地接受這一化學元素失衡說,比如,在2007年的一次對262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中,克利夫蘭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Christopher M. France發現,有可能是化學元素失衡導致抑郁癥,而事實上,抑郁癥無法完全歸因為某種化學元素過量或者缺失,甚至也不是一系列化學元素的失衡。“化學物質失衡是上個世紀的一種猜想,而事實上,卻復雜得多”哈佛大學藥學院的神經學專家Joseph Coyle提到,他在國家公共廣播的Alix Spiegel節目中曾提到。
事實上,很有可能是,抑郁癥源于一些影響而非神經傳播異常性。這些與疾病相關的問題,在大腦結構和功能,神經流程圖中的阻斷上以及生活壓力來源中,都是不常見的,當然,這些影響將會最終導致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問題,但理解抑郁癥需要從其他方面來考慮。
你的化學物質平衡嗎?
或許最有利證明化學物質失衡說的整租在于抗抑郁癥藥物的有效性,許多抗抑郁癥藥物增加了血清素和其他突觸的神經傳輸物質。Zoloft, Prozac,以及類似的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導致了這些物質的增加從而緩解了癥狀,結果,許多人認為是血清素的缺乏和其他神經元傳輸物質的缺乏而導致抑郁癥,但僅僅是藥物減輕了癥狀并不能意味著抑郁癥是由于藥物所解決的化學物質問題而導致的。阿司匹林能緩解頭痛,但這并不意味著,頭痛是有阿司匹林所引起的。
反對這種假設的觀點源于一種新的抗抑郁癥藥物的功效。Stablon減少了突觸的血清素。而事實上,在不同的實驗中,激活或者阻塞某種血清素接收器,也能以一種不可預測的方式來提高或者惡化抑郁癥的狀況。另一種對化學物質缺失假設說提出質疑的就是,許多抑郁癥患者無法通過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來緩解癥狀。2009年一份綜述中,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醫生Michael Gitlin表示,三分之一使用抗抑郁癥藥物的患者,其病患并未得到改善,并且,有一部分的患者有稍微的改善,卻依然還是有抑郁癥,如果抗抑郁癥的藥物改善了至使抑郁癥產生的化學失衡,那么所有或者大部分的人都應該服用這些藥物,他們并不建議我們僅僅是剛剛開始在某些分子的階段理解這些癥狀,事實上,我們應該考慮其他因素,非化學失衡的因素。
抑郁癥時的大腦狀態
大腦結構方面也可能出現病癥原因,圖像研究表明,抑郁癥患者和非抑郁癥患者在某些大腦區域的大小方面有些不同,比如,杏仁核這一部分,該部分用來對情感事件進行反應,抑郁癥患者的杏仁核部分和正常人相比,要小一些。其他情感控制中樞部位,如海馬體,在體積上,和正常人相比,有所減小。海馬體是大腦內部的一個部分,其功能在于情感記憶,前扣帶皮層能夠管理沖動控制和同情。前額皮質的某些部分,起著管理情緒的作用。然而,是否因為抑郁癥,這些部位的范圍減少,還不得而知。
神經圖像研究表明,扁桃形結構,下丘腦以及前扣帶皮層,這些部分在抑郁癥患者身上,表現得很不活躍,而其他部分卻格外活躍。因此,下扣帶皮層(該區域位于前扣帶皮層附近的區域),經常在抑郁癥人群中,表現出異常活動。這些不同都有可能導致抑郁癥,但如果他們的確如此,科學現在也不能完全確定。
在2012年,多倫多大學神經科醫生Andres M. Lozano以及他的同事,研究了抑郁癥患者下扣帶皮層的深度大腦刺激的效果。這些患者并未接受標準治療。這種介入導致了抑郁癥癥狀的減緩,并支撐了一種觀點,即大腦的機能障礙可能是疾病導致的。
這些發現還發現了心理學因素的重要作用,比如壓力,特別是當別人的損失發生在你的身上,或者生活中大目標的失敗。當某人在一定壓力下時,一種叫做皮質(甾)醇的荷爾蒙會通過腎上腺結核在血液中釋放。在短期內,皮質(甾)醇能夠通過移動身體所儲存的能量為戰斗做準備,以應對危險。但慢性高含量皮質(甾)醇會破壞生理系統。比如,額外的皮質(甾)醇會減少海馬體的容量,這樣就可能引起抑郁癥,至少在動物身上如此。除了這些數據,我們還不知道壓力是否改變了人類大腦,從而導致了抑郁癥。
看清全貌
在這一專欄里,我們討論來了不同大腦變化和抑郁癥的聯系,我們還沒有討論起原因所在,因為沒有研究能夠建立任何大腦,心理社會功能障礙和心理疾病之間的因果聯系的關系。除此之外,抑郁癥并不是由于大腦或環境的某個因素變化所引起的。關注抑郁癥的原因之謎——不論是大腦化學,神經網絡,或者壓力,這都是短視的,不全面的。
管中窺豹的方法是來自于一個經典的故事,一群瞎子通過觸摸大象來了解大象的形狀,每個人都摸了不同的部分,比如象腿和象牙。人們將這些記錄相互比較,然后才了解,大家對動物的形狀的分歧很大。為了了解抑郁癥的原因,我們必須了解整個大象——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綜合我們所認知的各個方面,從分子到心理狀態到我們生活的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