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藥價專項調查啟動,60家藥企被發改委“欽定”核查,其中包括默沙東、葛蘭素史克、山德士等外資藥企及譽衡藥業、海正藥業、西南藥業等10余家上市藥企。其中,雙鷺藥業、五糧液集團宜賓制藥等33家藥企系出廠價格調查,而葛蘭素史克、恒瑞醫藥等27家藥企則系成本專項調查。
上述60家藥企名單具有較大的隨機性,發改委旨在通過此次調查了解藥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的成本、價格以便及時制定調整藥品價格,此番調查并不能說明被調查企業在成本及價格方面存在問題。不過業內對調查卻有頗多顧慮。
一種觀點認為,目前相當一部分藥企尤其是上市藥企毛利率過高,如恒瑞醫藥、益佰制藥等10家上市藥企去年毛利率超過80%,而在176家上市藥企中,毛利率超過30%的藥企超過7成,醫藥行業由此被認為是暴利行業之一。
但與高速公路、白酒行業等行業不同的是,醫藥行業的剛需屬性更為明顯,直接關乎民生,其高毛利特點易被放大解讀,甚至被認為是“看病貴”的因素之一。其實藥價高、看病貴是多重原因造成的,藥企獨力承擔罵名并不公平。
在發改委啟動專項調查之前,醫藥行業高毛利被視為行業現象或社會現象,而隨著發改委在7~10月組織專項調查,醫藥行業高毛利則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信號,有媒體猜測,發改委即將對醫藥行業動手。
這種猜測并非沒有根據,就在發布藥企調查通知之前,發改委已先行對乳企實施了反壟斷調查,惠氏、多美滋、貝因美等乳企先后降價。再聯系發改委年初對部分白酒企業的反壟斷處罰,此番藥企遭調查被認為是醫藥行業降價先兆的猜測也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此次針對醫藥行業的調查絕非首次,早在2006年4月,發改委就曾對28類西藥和中成藥進行過成本調查,而在調查結束之后,發改委隨即降低了67種抗腫瘤藥品的零售價格。
今年1月份,發改委調降了呼吸、解熱鎮痛和專科特殊用藥等藥品價格,當時業內普遍預計中成藥將步其后塵,不過本次被調查的60家藥企中,中藥企業相對較少,不是核查的主要對象。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藥品降價預期本就存在,發改委的專項調查進一步強化了這種預期,但在10月份調查結果出爐之前,醫藥行業暫時不會迎來大規模降價潮。另外,發改委所遴選的60家藥企不一定是醫藥行業毛利率最高的企業,最終的調查結果也不大可能會形成類似于白酒那樣的結果。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