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記者從清華大學獲悉,北京時間3月31日晚11點,當地時間下午5點,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年會的頒獎典禮上,河南老鄉、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榮獲2014年愛明諾夫獎。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為施一公頒獎,獎勵他過去15年運用X-射線晶體學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施一公教授成為愛明諾夫獎自1979年設立35年以來的第46位得主,同時也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
多年來致力于細胞凋亡研究領域的研究
施一公教授是國際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2013年相繼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多年來致力于細胞凋亡研究領域的研究。細胞凋亡又稱為程序性細胞死亡,是在所有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基本生命過程,與細胞分裂、分化等過程共同協同保證機體的健康和穩定。細胞凋亡的異常是癌癥發生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揭示細胞凋亡的分子機理不僅可以加深對這一基本生命過程的了解,還能夠為開發新型抗癌藥物提供重要靶點和線索。自1998年以來,施一公領導的實驗室主要結合X-射線晶體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手段,系統地研究了細胞凋亡的發生和調控機制。他們的科研成果不僅清晰地揭示了細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過程,根據其研究的一項科研專利也已被轉化為治療癌癥的新藥進入二期臨床試驗。
施一公教授榮獲的愛明諾夫獎,是由瑞典皇家學院于1979年設立頒發的國際獎項,用以獎勵世界范圍內在晶體學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每年頒發給不超過3名科學家,個別年度空缺。施一公教授是2014年愛明諾夫獎的唯一獲獎人。
愛明諾夫獎自1979年設立以來,有來自意大利、澳大利亞、法國、美國、以色列、日本、英國、瑞典、德國、荷蘭、奧地利、瑞士和中國13個國家的46名科學家榮膺該獎項。
據了解,瑞典皇家科學院創建于1739年。自1901年起,瑞典皇家科學院就開始負責每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評選,自1968年起,又加入了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此外,瑞典皇家科學院還負責評選克拉福德獎、肖克獎及愛明諾夫獎三項國際性大獎。
施一公:我是施一公,我是河南人,中!
談起施一公,大家都知道,他是河南人的驕傲。無論走到哪里,他都把老家河南記在心里。無論什么人問他是哪里人,他總是會很自豪地說:“我是河南人!”在很多場合,他都不忘為家鄉河南鼓與呼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受邀走進大河網2014“兩會”會客廳,接受采訪。關于老家河南,他說要走科技強省的路子,要注重人才培養;關于自己,他坦陳自己只是普通人,但也要為河南做貢獻。
采訪的最后,施一公用標準的河南話對這鏡頭說:“我是施一公,我是河南人,中!”
施一公簡歷
男,1967年5月出生,河南駐馬店人,1984年畢業于河南省實驗中學,并獲中國數學會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保送至清華大學。世界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曾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2007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008年2月至今,受聘清華大學教授。2009年,入選第一批“千人計劃”。2009年9月28日起,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獲2010年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2012年施一公被聘為河南省實驗中學榮譽校長。
在美國生活了18年的施一公,2008年初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后來還放棄了美國國籍。他的歸來被認為是中國科技界吸引力增強的標志之一。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