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西藥類產品外貿形勢分析
進出口增幅雙創四年新低
2013年西藥類產品進出口增幅雙創四年新低
2013年西藥類產品進出口增幅雙創四年新低
2013年,在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我國醫藥外貿中地位舉足輕重的西藥類產品進出口額為511.65億美元,占比從2010年的63%持續收窄至2013年的57%。
其中,出口額為287.07億美元,同比增長率僅3.21%;進口額為224.58億美元,同比增長11.76%。進口和出口增幅均創下四年來的最低點,都較醫藥整體的進口和出口同比增長率減少約3.5個百分點。貿易順差繼續收窄19.05%,金額為62.48億美元。
出口: 受傳統市場增長放緩拖累
2013年,我國出口西藥類產品數量為724.5萬噸,同比增長7.12%,延續了近年來的增長勢頭;均價則出現3.65%的同比跌幅,是2010年以來的首次下跌,充分反映國際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從月度數據來看,2月份和9~10月份為兩個低谷。2月份受春節假期影響,出口金額為全年最低,僅19.71億美元,增速降到谷底(-1.17%)。9月,出口數量出現全年唯一一次負增長,造成該月出口額同比減少4.58%。10月,出口數量反彈,卻受到均價下跌拖累,該月出口額僅同比微增0.01%。均價方面,僅1月份和11月份有2%左右的同比上揚,其余月份均為下跌態勢,跌幅在0.4%~9.5%。
傳統市場依然占據優勢地位,其中對亞歐兩大洲的出口額占比為71%,但增速放緩成為拖累,同比增長率分別僅4.99%和2.1%;對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表現更差,同比分別下降1.29%和9.45%;對拉丁美洲、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出口額增速相對較快,分別為8.46%和9.17%,但僅34億美元的規模對于挽救整體頹勢而言無異于杯水車薪,不過這兩大市場巨大的增長潛力非常值得關注。
印度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我國西藥類產品最大出口目的國,出口額達38.29億美元,同比增長10.18%。美國則首次從榜首位置跌落,屈居第二,-0.73%的同比負增長是其被印度超過的主要原因。日本、德國、韓國、荷蘭、巴西、西班牙、意大利和澳大利亞分居3~10名,除對巴西出口額同比增長7.05%的成績較為優異外,對其余7國的出口增長率均低于3%,甚至為負增長。對印度、巴西出口的較高增幅和對發達國家的較低增幅,說明在產業鏈上我國與歐美發達國家高低互補,與印度等競爭對手各有側重。
共有10398家企業經營西藥類產品出口業務,比2012年減少174家。民營企業一直是主力軍,152.7億美元的出口額使其占據我國西藥出口的半壁江山,6.22%的同比增長率更是維持西藥出口增長的支柱。相對而言,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活力減退,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8%和3.11%。
在我國西藥類產品出口企業榜單中,上海怡世翔物流有限公司、浙江省醫藥保健品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廊坊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普瑞藥業有限公司、濰坊英軒實業有限公司和浙江橫店普洛進出口有限公司占據前十名,合計占比僅為10.17%,集中度低的現狀仍未改觀。
出口結構并沒有太大變化,原料藥占比依然很大,235.98億美元的出口額占據82.2%的比重,比重略有下降。西成藥和生化藥分別出口27.11億美元和23.97億美元。三大類別均量升價跌的形勢令人擔憂,原料藥、西成藥和生化藥出口數量分別同比增長6.89%、13.79%和6.78%,均價則分別下跌3.98%、7%和0.61%。具體來看,僅有青霉素類原料藥和制劑、頭孢菌素類原料藥和制劑、麻醉用原料藥、激素類和維生素類制劑等幾個品種出口同比增長率超過10%,出口均價同比增幅超過10%的品種更少,原料藥中的激素類、四環素類、呼吸系統用藥、消化系統用藥和西成藥中的激素類、青霉素類等品種包含在其中。
進口: 量減價漲青睞歐舶來品
2013年,我國進口西藥類產品數量同比減少6.93%,但均價大漲20.09%,形勢與西藥出口截然相反。進口價格的水漲船高,說明我國高端醫藥的消費能力提升,也預示著國內存在巨大的高端醫藥消費市場。
從月度數據來看,僅2月份和6月份出現進口額下跌,尤其2月份,跌幅達17.38%。其余10個月份都是增長,最大漲幅高達51.82%。量跌價升的進口形勢普遍,僅1月、8月和10月出現數量同比增加,6月和10月出現均價同比下跌。
我國進口的西藥類產品依然主要來自歐洲,14.16%的同比和64.48%的占比使其優勢地位無可撼動。亞洲和北美洲位居其后,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88%和7.45%,其市場份額正不斷被后來者所蠶食。后來者包括拉美和非洲,兩地金額雖小,但增長強勁,同比增速均超過30%。
歐洲國家在我國進口來源國榜單中全面開花,在前10強中占據8席,20強中占據12席。其中,德國以34.74億美元拔頭籌,同比增長33%,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瑞士、法國、意大利、瑞典和英國也超過10億美元。僅美國和日本兩國以非歐洲國家擠入前十強榜單,分列第2位和第6位,但同比增長率僅7%。
從事西藥進口業務的企業數為6839家,比2012年增加143家。三資企業進口額占比仍然超過六成,阿斯利康、羅氏、諾和諾德、諾華、輝瑞、拜耳等繼續保持領先;國有企業進口額同比增速24.28%,表現突出;民營企業同比增幅僅3.36%,份額下滑。
三大類別產品中,西成藥占比最大,108.89億美元的進口額幾乎占據一半,均價同比增長14.4%,數量卻減少4.85%,進口額同比增速為8.86%,低于西藥整體水平。原料藥位列其后,進口額76.74億美元,同比增長4.44%;數量同比減少7.19%,而均價上漲12.52%。生化藥增長最快,同比大增41.98%,進口額達到38.96億美元的新高;量價齊升,增幅分別為4.62%和35.7%。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