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對這個場景并不陌生:在超市或者藥店,更多的是在小區的廣場上,幾個穿著白大褂的看起來像醫生的人煞有介事地向老年人介紹著他們的儀器或者保健品,降糖降壓,舒筋活血,延年益壽……
那些一向生活節儉的老年人,面對這些琳瑯滿目的器械和藥品,很快失去了免疫力;而當老年人們感覺上當受騙再與商家聯系時,商家早已人去樓空。
在保健品銷售市場上,一些非專業的保健品機構或生產廠家,打著各類健康知識講座、培訓班等旗號,以贈品為誘惑,吸引一些老年消費者到現場聽課,大肆吹噓其產品功效和療效,引誘聽課的老年人買其產品。
這種現象日益增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目前是否有相關規定來規范這個日益興起的市場,有哪些部門在監管,怎么才能避免老年人上當?
監管存在很多盲區
有投資機構預測,到2015年我國保健品的銷售額將達到4500億元左右。然而,市場繁榮發展的背后卻也充斥著各種亂象,從銷售動向及消費者投訴來看,老年群體正在成為保健品欺詐的重要對象。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3年中國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調查報告》指出,在選購保健品時,老年消費者過于迷信功效,從而降低了對產品成分規格、質量和公司資質的防范意識。
按要求,生產、銷售的保健食品必須經過國家食藥監、衛生、工商等部門的登記審批,取得《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同時外包裝上也應印有專門的“保健食品標識”,其下方印有“保健食品批準文號”。
保健食品外包裝上載明的保健食品名稱、保健作用、功效成分、適用人群和保健食品批準文號等,應與《保健食品批準證書》所載明的內容一致。
一些沒有取得合法生產、銷售資格的假冒保健品“渾水摸魚”、盜用批號、伺機牟利。
業內人士表示,一些不法經營者生產假冒保健食品、盜用保健食品文號的行為之所以猖獗,是因為一個批準文號雖然對應一種藥品名稱,但同一藥品在不同企業都會有各自的批準文號,并且即使同一廠家生產的一種藥品也可以有多種商品名,這就為制假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機。
此外,還有些不法經營者,在產品的外包裝標示上做大手腳,利用文字、圖形、符號等仿冒同類正規產品,從而蒙騙消費者。
2009年6月1日起生效的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國家對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實行嚴格監管。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履職,承擔責任。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但是與之配套的細則條例并沒有出臺,造成保健食品監管依據出現空白。
對于保健品市場的監管,是由工商、藥監和衛生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進行,存在很多監管盲區。
河北省工商系統的一名工作人員說:“目前對保健品的監管并不嚴格,只要具備工商部門頒發的食品流通許可證等即可辦理經營執照。”
現實中,很多消費者舉報的保健品經營者其實都在工商、藥監等部門辦理有正規的手續,還有一些商店、養生場所也在兼營保健品銷售,給監管帶來很多困難。
這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工商部門打擊違法推銷保健品主要看是否存在涉嫌虛假宣傳、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無照經營等違法行為,但很多情況下商家有正規的手續,保健品說明書、宣傳單上并不存在夸大宣傳,銷售人員往往是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收集證據非常難,除非有現場錄音或錄像,否則這種虛假宣傳很難取證。
實際上,我國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化妝品、生殖健康產品等都缺乏明確的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
從監管層面來看,目前保健品市場實行的是“誰發證誰監管”,質量問題向衛生部門投訴,廣告問題向工商部門投訴,冒用批準文號問題則由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查處。“馬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執法模式造成了看似有多個部門監管、實則覆蓋不全留有監管空白的局面,有時甚至成為部門間互相推諉的理由,這給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機。
不僅如此,即便不法商家被抓獲,偏低的違法成本也往往使得他們“野火燒不盡”。對于較為常見的幾種保健品違法行為,如“未經許可從事保健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藥物成分”、“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或銷售宣傳材料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等,目前的處罰多為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處以兩倍至10倍不等的罰款。
上述工商系統工作人員表示:相對于他們獲得的暴利,懲處措施很難令這些不法商家傷筋動骨,以致一些企業一再地卷土重來,故伎重演,損害老年消費者的權益。
立法滯后執法不嚴
“在保健食品的生產和流通環節中,企業設立、產品批號、生產標準的審批要經過很長時間,有時會超過半年,嚴格的審批程序表明國家在審批方面的重視??墒?,在從業人員的素質、經營場所、注冊資金等方面,相對藥品來講要低很多,有的基本沒有要求,這使得保健品產銷成本非常低廉。”一名從事保健品銷售的某公司員工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膨脹的需求與驚人的利潤造就了我國保健品行業的迅猛發展,但由于行業準入門檻低,給市場帶來了不少問題。早在10年前,保健品市場已經出現不正?,F象,而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有效監管方面也做得不盡如人意。
2009年,國務院法制辦牽頭啟動了《保健品食品監督管理條例》的討論,中國保健協會、保健食品企業和許多行業專家都參與其中。如何提高準入門檻,明確統一管理標準,規范保健品市場運營,是條例的重要任務。但截至目前該條例仍無下文。
有專家指出,如今保健品批號混亂、多頭監管等行業問題由來已久,雖然食品安全法中明確將保健食品的審批權和監管職責劃歸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管理規定(試行)》、《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規也已相繼出臺,然而由于配套法規還不健全,使食品安全法還沒有真正能夠得到有效落實。
在目前情況下,如何強化對保健食品市場的監管,讓老年人不再受保健之“傷”?
一些基層監管工作人員認為,相關監管部門要做好監管銜接,聯合執法,填補漏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從源頭加強監管,堵住假劣保健食品流向市場的出口;工商部門加強保健食品銷售的前置審批,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無照經營;衛生部門嚴查冒牌“名醫”、“專家”的非法診療行為。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