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關于開展部分藥品相關基礎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意味著國家第三批集采落地,86個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開始采集信息。
那么,帶量采購將對藥企產生哪些影響?藥企如何抓住政策機遇打贏價格戰,協調好質量與成本的關系?就這些問題,藥智訪談特別采訪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執行會長潘廣成,聽聽行業大咖如何支招。
潘廣成
記者:我國藥品行業經歷了哪些改革,取得哪些主要成就?
潘會長: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先后經歷了實行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推行執業藥師制度、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實行基本藥物制度、推行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等一系列改革,醫藥產業有了長足發展。中國的原料藥生產出口居世界第一,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藥品市場,中國的醫藥科技創新已躋身世界第二梯隊,中國已成為世界制藥大國。
記者:受疫情影響,上半年我國藥品行業發展情況如何?
潘會長:受疫情影響,一季度醫藥工業各項經濟指標不太理想,但到了二季度,隨著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各項經濟指標都有了明顯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季度報告,1-6月,全國醫藥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2萬億元,同比增長0.22%;實現利潤總額1850億元。同比增長9.06%;實現出口交貨值1365億元。同比增長31.89%。
當前,從國內看,受疫情影響,許多醫院普通門診尚無開業,影響企業國內營銷;從國際看,疫情仍處于高發期,出口仍不均衡。
記者:如何打贏疫情阻擊戰,完成醫藥工業全年任務目標?
潘會長:我有三點建議:
一是確保原料藥生產供應。中國作為原料藥和中間體生產出口大國,在世界市場占有重要地位,WHO對中國原料藥、中間體的生產和供應非常關注。各原料藥企業要抓緊復工復產,確保質量,做好原料藥和中間體的生產供應,為中國和世界抗擊疫情做出貢獻。
二是加大新藥研發力度。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要加快藥物研發進程,堅持中西藥并重,加快推廣已經研發和篩選的有效治療藥物,特別要加速推進新型檢測試劑、抗體藥物和疫苗的攻關,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三是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通過此次疫情,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必將加快。制藥行業要更加主動地應用工業互聯網進行智能化、數字化變革,推動5G、大數據等技術在醫藥制造業中的應用,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記者:第三批國采落地,在國家帶量采購+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大背景下,將對我國制藥工業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潘會長: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必將大大提高企業的質量意識和科技創新力,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對于藥品質量來說,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要求仿制藥與原研藥效果一致,將大大提高仿制藥品質量;對于藥品價格來說,帶量采購政策將改革以“回扣”為主的營銷模式,改變虛高藥價,控制藥品的合理價格范圍。
同時,通過國家帶量采購,將促進企業加大對新產品的創新投入,并淘汰掉一批不求進取、不踏實做研發的企業。通過建立在藥物經濟學基礎上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將促進行業穩步快速發展。
記者:帶量采購下,新一輪的價格戰或在所難免,您認為制藥企業如何協調質量與成本之間的關系?制藥行業應該以什么為中心點。
潘會長:藥品的價格戰是必然的,也是醫藥發展的一個規律。藥品必須服務于大眾,而大眾能接受的價格不是天價。價格戰下,藥品必須要靠質量來生存。在我看來,藥品的4個特點或者說關鍵點,一是安全,二是有效,三是可及,四是質量可控。要把藥品質量和安全作為制藥企業的生命線,且不可以逾越。如果企業為了降成本而造成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必將受到嚴厲處罰。
其中,提高藥品可追溯性,是確保藥品質量的關鍵。要鼓勵藥品生產企業在藥品追溯中承擔主體作用,創新思路,采用唯一標識和成熟標準,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藥品追溯。發展藥品追溯體系要堅持做到:一是患者用藥安全可追溯,積極采用國際編碼標準;二是搭建藥品追溯服務平臺;三是堅持生產、流通、使用、全產業鏈藥品追溯。
記者:中國加入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要求協會(ICH)后,對我國的醫藥產業和企業有哪些新要求?國家和行業做了哪些指導工作?
潘會長:中國正式加入ICH,藥品監管與國際先進法規市場接軌,越來越多要求本土企業融入全球體系,這也考驗本土企業對世界游戲規則的學習和適應能力。
醫藥產業是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一個行業。要加強國際技術交流合作,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實現合作共贏;支持企業建立跨境研發合作平臺,鼓勵新藥國際臨床研究,實現創新藥走向國際市場和參與國際競爭;要落實“一帶一路”建設的要求,推動制藥企業走出去,擴大國際合作;要加強培訓,大力推進ICH在中國的落地實施。通過不斷創新發展,中國制藥工業的產業結構、創新能力、質量安全和保障能力將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中國加入ICH以后,國家和行業開展的工作:一是保持與ICH和其他相關機構的密切聯系;二是全面參與ICH指導原則國際協調;三是著力推進ICH指導原則在中國的轉化實施;四是密集組織開展ICH指導原則培訓;五是基本形成了參加ICH協調的內部工作機制。
藥智訪談
本期專家介紹
潘廣成,高級工程師。歷任衛生部醫療器械局干部、處長;國家醫藥管理局人事司處長、副司長、政策法規司司長;中國醫療器械工業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董事會秘書;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現任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天津凱萊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執行會長。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