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藥市場規模有望翻番
今年年初的2013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曾經提出: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公布后,各地要規定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使用比例。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二級醫院基本藥物使用量和銷售額都應達到40%-50%,其中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應達到50%左右;三級醫院基藥銷售額要達到25%-30%。
目前來看,基層醫療機構已經基本能夠全部配備使用基藥,但二三級醫院的配備比例較低,估計平均僅為目標值的1/3左右。新版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已經于今年3月份正式公布,但各地對于二三級醫院配備基藥比例的規定仍未出臺。各地基藥增補目錄發布進程較慢,也導致了各地基藥招標以及規定基藥使用比例等進展較慢。
我們認為在各地基藥增補目錄發布以及基藥招標完成之后,會陸續出臺二三級醫院的基藥使用比例。
之前,河北、吉林、安徽、山東、河南、貴州、云南、陜西、青海、寧夏、湖北等省份曾經規定了基藥的銷售占比,要求二級醫院達到25%~35%,三級醫院達到15~25%。
但從公布情況看,絕大多數都低于國家衛計委的目標值。廣東是目前唯一一個在新版國家基藥目錄頒布之后規定基藥在二三級醫院使用比例的省份,規定的使用比例均完全符合國家目標值。
廣東的規定或許是一個標桿,之前基藥使用比例過低的發達省份可能會參照廣東的規定,全國平均水平可能會超過衛計委的目標。
按照全國基層醫療70%的基藥金額占比、二級以上醫院目前平均10%的金額占比、藥店15%的金額占比來估算,根據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對于今年藥品規模的預測,那么2013年全國基藥市場規模約為1900億元。基藥銷售占整個藥品市場的份額大約為15%。
如果按照衛計委的統一目標來計算,估計二級以上醫院的基藥銷售占比應該能夠達到全國平均30%左右,同時假設基層醫療機構實際使用比例為90%,藥店為10%的金額占比,那么估計2013年全國基藥市場規模估計約為3800億元。
基藥銷售占整個藥品市場的比例將達到30%左右。即便藥品銷售規模不再增長,基藥的市場規模也有望翻番。
能同時應用于基層和三級醫院的基藥潛力較大
本次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中大型藥企受益較大,強制恒強的格局日益明顯。其中以嶺藥業、云南白藥、華潤三九、上海醫藥、天士力、白云山、中新藥業、同仁堂、康緣藥業等中大型藥企均有多個獨家或類獨家的品種入選。
2)獨家中藥注射劑企業的優勢加強。本次基藥目錄中沒有入選新的中藥注射劑,那么原有的注射用血栓通(凍干)、注射用血塞通(凍干)、脈絡寧注射液等三大中藥注射劑的稀缺性將更加突出。
3)新入品種將受益于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報銷比例的增加。比如,腹膜透析液(乳酸鹽)首次入選國家基藥目錄,這將大大促進腹透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其中擁有非PVC包材產品的華仁藥業彈性最大。
4)新品替代老品的升級換代的機會巨大。例如,基因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在千呼萬喚下終于進入了國家基藥目錄,我們預期該品未來將會取代動物胰島素注射液的市場份額,實現胰島素產品的升級換代,這有利于通化東寶和復星醫藥等企業的發展。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也是首次入選國家基藥目錄,未來也會逐漸取代普通肝素的市場,常山藥業、紅日藥業將受益。
5)新入品種中包括了多家上市公司的重磅品種或潛力大品種。如眾生藥業的復方血栓通膠囊,以嶺藥業的參松養心膠囊和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康緣藥業的復方南星止痛膏、桂枝茯苓膠囊、腰痹通膠囊,華東醫藥的阿卡波糖片,恩華藥業的咪達唑侖注射液,人福藥業的芬太尼注射液,信立泰的氯吡格雷片,翰宇藥業的去氨加壓素注射液、奇正藏藥的消痛貼膏等品種在各自企業中均占有較大的銷售份額,入選新版基藥均將給相關企業帶來較大影響。
6)能夠同時應用于三級醫院和基層終端的基藥品種發展潛力最大。
我們認為有兩類基藥品種的市場規模有望大幅擴容。
一是目前在縣級醫院有較多份額的中藥注射劑,由于其價格的適中性,具有從二級醫院向三級醫院延伸的潛力,比如中恒集團的血栓通、昆明制藥的血塞通、益佰制藥的艾迪、振東制藥的巖舒等。
二是之前在三級醫院占有較大份額的化學制劑、生物制劑和獨家中藥制劑(口服或外用)等,有望向二級醫院和基層延伸,比如以嶺藥業的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和連花清瘟膠囊等,信立泰的氯吡格雷片、通化東寶的重組胰島素、華仁藥業的腹膜透析液等等。
地方豪強明顯受益于地方基藥增補
新版國家基藥目錄從307個品種增加到520種,增加了213種,增加比例將近70%。目前,頒布地方基藥增補目錄的省份已有7家,包括甘肅、廣東、青海、重慶、貴州、山西和上海等。
其中,除了上海市維持原有的地方增補基藥目錄不變之外,其余均在原有基礎上做了較大調整。各地增補的基藥數量均比較多,數量最少的山西省也增補了198個,相當于比國家目錄多了38%的比例。貴州省增補數量最多,達到427個,相當于比國家增加了82%。
之前在國家基藥目錄中受到嚴格控制的中藥注射劑在地方增補中頻頻現身,且增補的多為獨家品種,廣東和重慶均含有十幾個中藥注射劑。從各地增補品種看,地方強勢藥企成為大贏家,強者恒強的格局在地方目錄上表現的更加強烈。
并且,地方豪強的行政優勢不僅體現在公司所在省份,對于周邊省份或銷售強勢省份也往往有較大的影響力。振東制藥的復方苦參注射液出現在山西和青海的基藥增補目錄中,益佰制藥在貴州省的增補中優勢明顯,佛慈制藥在甘肅省占有絕對優勢,以嶺藥業也在甘肅省獲益頗多。
基藥獨家受降價影響較小
基藥招標大多采用雙信封制,降價一直是主旋律。但我們也應看到,在老版基藥招標中,部分品種價格過低,導致企業難以生產或以劣充好。部分省市開始改變一昧降價的措施。
安徽在去年發布的縣級公立醫院采購方案中,就提出不再最低價中標。北京在年初的老版的基藥招標中,價格降幅相對較小。
吉林省在年中發布的基藥采購方案中,表示將延續“安徽模式”,沒有更加嚴厲的措施。
廣東在今年9月發布的藥品交易方案中,雖然依舊強調價格,但相比征求意見稿已經有所溫和,且獨家品種預計受影響不會大。上海最早開始新版基藥的招標,也比之前會議上所說的較低的中標門檻有所改變。
傳言國家發改委將取消890個低價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改為只限定日使用費用(即化藥3元以下,中成藥5元以下),生產企業在該范圍內根據成本和市場狀況自主定價。在新一輪的藥品招標中,湖南、廣東、山東、甘肅等地紛紛制定單獨采購的低價藥品目錄。
我們認為未來基藥價格可能會呈現以下特點:
1)部分低價普藥不僅不會降價,還可能小幅提價。
2)基藥獨家品種受沖擊相對較小。
3)各地基藥招標政策嚴厲程度差異較大,總體比之前略偏溫和。
4)高價仿制藥或外資原研藥的價格形式比之前要嚴峻。
5)目前正在醞釀的中成藥價格調整政策,最終出臺結果或比市場預期要緩和,中藥注射劑獨家品種的降價幅度將相對較小或不降價。多數企業能夠向渠道轉移部分降價,實際所受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