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產業正處于最好的發展時代,人才對于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才的道路離不開帶你入行的前輩,他可能是你的公司領導,也可能是你的私交好友,還可能是你的競爭對手,但最好的導師一定是「亦弘商學院」課堂上的產業精英們。
以“弘道亦弘人,興道亦興業”為使命,「亦弘商學院」恰如制藥行業的一股清泉,在成立5年的時間里默默給行業滋養培育了大量高端專業人才。為此,「亦弘商學院」和「醫藥魔方」聯合采訪了負責在學院主導設計并講授藥物研發管理、臨床研究管理、藥品注冊管理、藥品制造管理、醫藥商務拓展與對外合作等課程項目的課程主席、特別顧問,以此向傳道授業者致敬,并帶你領略中國制藥產業的發展變遷。
夜空因繁星而美麗,清晨因旭日而多彩!愿人生因亦弘而精彩,愿行業因魔方而高效!
杜瑩博士在業內的知名度無需贅述。杜瑩作為亦弘商學院博明課堂特聘教授、醫藥商務拓展與對外合作課程特別顧問,應邀為研發管理畢業學員和注冊管理新生同學們帶來了主題為“初心不昧,芬芳自來”的主題報告。正如演講題目樸實無華卻耐人尋味,這堂課也是一次洗盡煙華的人生啟迪。
「博明課堂」,顧名思義“博長明智”。亦弘商學院張象麟院長希望通過博明課堂,在行業大家的引領下,豐富學員的人生思考。杜瑩是繼孫飄揚之后,第二位走進「博明課堂」的醫藥企業家。
杜瑩 博士
再鼎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
1
艱苦是成長的起點
今天的杜瑩,是被“聚光燈”包圍的。作為創業者,她創立了2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作為投資人,她挖掘的多家企業成功IPO,幫投資者獲得豐富回報;就在今年5月,她還榮登了福布斯“中國科技女性榜”。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如今被榮譽環繞的杜瑩,其早年在異國他鄉求學工作的經歷,是異常艱苦的。
上世紀80年代末,從吉林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后的杜瑩,想進一步深造。在父親的建議下,杜瑩放棄了東西海岸的常春藤盟校,帶著父親贈與的“高風亮節”和“梅花香自苦寒來”兩塊牌匾和兩只小小的行李箱,只身來到了位于美國中部的辛辛那提大學,攻讀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與彼時大多數留學生一樣,杜瑩的外語學的是俄語而不是英語。到一個英語系國家留學深造,杜瑩的第一個難關便是語言溝通。“當時老師上課的口音很重,我幾乎聽不懂,只好下課后借來同學筆記,瘋狂惡補……”杜瑩回憶道。
除了語言關,杜瑩面臨的另一個問題便是專業方面的迷茫。做分子生物學很辛苦,不僅延期畢業的概率大,且即使畢業也較難找到與專業匹配的工作。再加上當時外界的誘惑讓人應接不暇,杜瑩的很多同學無法堅守便相繼轉行。
在最艱苦的時候,杜瑩也不是沒想過放棄,但又覺得研究了這么多年再去轉行有些可惜。既然不甘做出其他選擇,倒不如「一條道走到黑,堅持到底」。
當看到導師手下還有很多讀了七八年甚至更久尚未畢業的師兄師姐,杜瑩亦是很著急,不希望自己的青春就這么被消耗著。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杜瑩決定得做點什么,來改變這個現狀。
有天,杜瑩把實驗室的同伴喊到一起,召開了一個小會。“大家每天各干各的也不是事,要不咱們組個隊,分成幾個小組,分分工,看看 Nature、JBC等主流期刊發表了那些文章,是怎么做出來的,然后咱們一起朝著這些方向努力?”。
或許是杜瑩的真誠,這個倡議竟然被大家通過了。入隊的成員們展示了前所未有的主觀能動性,結果也是皆大歡喜,大家都畢業了,盡管有的人花了八九年甚至更久。不過杜瑩僅用了4年半便順利畢業,是導師門下學齡最短的博士。
通過集結眾人之智慧,杜瑩不僅收獲了博士學位,還發表了多篇高影響力的專業論文。讓她意外的是,這些論文成為了她第一份工作的敲門磚。全球制藥巨頭輝瑞破格錄取了她。
2
挫折是工作的調味劑
1994年,杜瑩正式入職輝瑞。
進入輝瑞的杜瑩,并沒有像傳說中找到“金飯碗”高枕無憂,而是闖進了另一個“坑”。去了輝瑞她才獲悉,這家企業在招聘上具有很強的“名校”情結。
在日后的工作中,與杜瑩過招的基本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某諾貝爾獎得主的門生。像她這樣,來自一所不算很知名、且來自美國中部的華人畢業生,在輝瑞總部實屬罕見。
沒有名校光環、英語口音重的杜瑩,在剛剛進入輝瑞時是不被重視的,但是她的部門上司卻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華人姑娘,無論交代什么工作,都會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超預期地完成。于是他開始授予杜瑩一些額外工作,其中一個便是代表自己的部門,去和其他部門開會、協調推進項目。
“他們都有很好的專業背景,造詣也很深,每個人對自己的研究都非常自信。當大家的利益、意見一致時,倒也沒什么好說的;意見相左時,那場面就很嚇人,不只是吵架了……”。杜瑩常常遇到的就是第二種情況。
杜瑩很不喜歡這種氛圍,甚至跟領導表示不想參加會議,覺得自己一來插不上話,二來每次開會都不能達到共識,項目無法向前推進,感覺是在浪費時間。
“我插不上話,就看著大家為了說服彼此,真的是把十八般武藝都搬出來,到最后發現,除了我,所有人都是諾貝爾獎得主的門徒……會議內容越開越遠,大家各執一詞,早已忘記了討論的初衷。” 杜瑩頗為苦惱。
幸運的是,職業導師跟杜瑩說了一句話,而這句話影響了杜瑩之后的職業生涯——“Leadership defines your own position”,換句話說便是「不要因為你的職位和背景而限制自己」。
為何不站出來,做點什么?改變自己也改變現狀呢?杜瑩這才想到了自己曾經的強項。下一次開會,杜瑩便第一個站出來。
“我是一個普通人。不像你們都有名校背景和諾貝爾獎得主的導師。既然是普通人,也只想做點普通事。”她用一貫真誠的口氣告訴其他人,“我主要聽大家講,就負責大家的觀點記錄和梳理吧,一致的話咱就迅速pass,不一致的地方就交由各部門領導來決定……”
沒想到簡單的三言兩語,這個部門溝通會就被推上正軌。因為這件事大大提高了部門間的溝通效率,加快了項目的執行進度,也使得輝瑞在日后的招聘中不再唯名校出身為首,并為杜瑩頒發了項目特殊貢獻獎。
在挫折面前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隨時俯下身子聽別人講的性格,使得杜瑩在日后的團隊中更加游刃有余,同時為她帶來了不錯的職業回報。在輝瑞的7年時間里,杜瑩從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員做到了項目總監。
3
做BD,就是與時間賽跑
再鼎醫藥采用海外引進的方式,通過將創新療法及創新藥物研發引入中國。這種商業模式的崛起緣由之一便是該公司擁有強大的BD(商務拓展)能力。比如其引進了治療卵巢癌的PARP抑制劑尼拉帕利已經在中國香港、澳門等地上市,治療腦膠質瘤的腫瘤電場治療在臨床上也有驚艷的表現。
杜瑩BD能力的積累,亦是始于輝瑞。當她還在輝瑞從事科研工作時,被轉到BD部門是杜瑩此前沒有想到的。長期從事研究工作的杜瑩,一開始覺得自己并不擅長與人打交道,當機會垂青時,便只好將BD工作當作另外一種方式的科研。
彼時輝瑞想收購一家Biotech公司,耿直的杜瑩便前往合作公司,索要項目相關的詳細數據。哪曾想到,別說是要到數據,能不能見到對方負責人都得憑運氣?;貞浧疬@些往事時,杜瑩笑言自己都記不清究竟碰過多少次壁了。
然而杜瑩不是一個輕易放棄的人,困難只會讓她越挫越勇。或許正是這種兢兢業業的態度和不放棄的精神,最后打動了合作伙伴。在杜瑩看來,「做BD沒有捷徑,用真誠打動對方,獲得信任,才是開展下一步工作的關鍵」。
到了執行層面,里面的辛酸更多。但杜瑩覺得這是命運對她的垂青。對一個科學背景出身的人來說,能夠有機會獲得BD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對其日后事業的騰飛是超出意料之外的。
此外,杜瑩在BD方面所下的功夫,也是超出我們常人想象的。比如生第二個孩子時,她在進產房的前一刻還在與商務伙伴談合作。“別人生孩子前都是急著跟醫院簽‘生死協議’,而她卻忙著確認商務合同里的各種數據和條款……”這種置之度外的“拼勁”也讓打過交道的人印象深刻。
4
步步為營,方可再次問鼎
“華人,35歲以下,在跨國藥企管過技術、管過人,有商務經驗,醫藥PhD…… ”這是和記黃埔公司21世紀初在全球官宣招聘醫藥CEO的條件,一系列苛刻的要求背后,當時全球都找不出幾個符合標準的候選者。
當橄欖枝遞給杜瑩時,她想都沒想便拒絕了。如同多數常人反應,放著穩定的大外企不呆,除非是頭腦過熱了。但又或許是女性先天的柔慈,在對方多次邀請,甚至以“如果你不去,這件事就‘黃’了”來游說時,杜瑩意識到再這樣拒絕,可能真有些過意不去。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杜瑩就這樣“被創業了”。2002年,杜瑩帶著年僅2歲半的幼子,懷著忐忑,從和記黃埔其他合資企業要了一個司機,在和黃醫藥的創業旅程就這樣從0到1地開啟了。
回想初次創業,杜瑩的印象并不美好。“回想第一次創業,真的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感覺,剛開始很孤獨,又不敢跟之前同事及行業朋友訴苦,因為一旦表現出負面情緒,就更難招人了,所有苦只能打掉牙齒嘴里吞……”
事實上,除了孤獨,杜瑩還面臨著海歸回國創業氣候尚未形成、投資人對創新藥的認知不夠等多方面的困境。舉個例子,當時連做實驗需要使用的試劑、耗材幾乎全靠進口,通關很慢,大部分海外先進的設備在國內幾乎找不到性能接近的。
這些必不可少的“基建”工作,顯然嚴重影響到了新藥開發的速度。也常常是這些雞毛蒜皮的瑣事,耗費了杜瑩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讓她身心俱疲。幸運的是,這位“女強人”最后都挺過來了。離開和記黃埔時,這家企業有8個在研臨床新藥。
故事的劇本在這里原本該結束。職業生涯已經名利雙收的杜瑩,也曾計劃在財富自由到來時選擇退休。這亦是我們現在很多年輕人追尋的終極夢想。
然而,卸下重任的杜瑩原以為能夠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卻沒想到家里會門庭若市。“歇在家里的那幾周,每天都需要接待很多客人,且還得回應大家各方面的問題,連先生都表示,我還不如出去上班”,杜瑩笑言。
恰逢紅杉資本考慮在中國組建醫藥投資基金,便派出了專人來試探她的態度,并邀請她出山。杜瑩心想,“繞醫藥圈轉一周,好像就差沒碰過投資。閑著也是閑著,要不就試試看”。
就這樣,杜瑩開啟了職業新高度,回到中國做投資,領投了貝達藥業B輪,投資了華大基因、喜康生物等幾家企業,皆成功IPO,為基金的LP創造了豐厚回報。
復盤自己投過的一系列項目,杜瑩深刻感受到:「投資,不是在茫茫人海中去找人;投資,應該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投資,需要有遠見,即對未來有預測性」。
得益于曾經在中外醫藥圈的積累和經驗,杜瑩發現,在中國的企業聚焦于自主研發的同時,國際上也有很多一流的好藥,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機會在中國開發和注冊。
為什么不在研發自己產品的同時也加速這些好藥進入中國的步伐呢?彼時恰逢中國藥審改革,藥物的開發和注冊速度正不斷加快,這種「天時」和「地利」給與了企業發展的空間和動力。
于是,杜瑩抓住稍瞬即逝的機會,再次挑戰了自己的極限,開始了二次創業。她決定以自主研發和外部引進雙輪驅動,做一家“立足中國,全球領先”的生物制藥公司——再鼎醫藥。
再后來的故事,大家也基本知道,便是再鼎醫藥創立、成長、發展和崛起。
5
后 記
步步為營,不僅體現在杜瑩的工作上,生活中的她亦是如此。不甘于只顧事業而忽視家庭,杜瑩寧愿自己辛苦一些,也要將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她對成功的定義很簡單——成為兩個孩子心中的好母親便是最大的成功。
30年前父親贈與的兩塊牌匾伴隨著杜瑩飛向大洋彼岸又從大洋彼岸回歸,現在還靜靜地擺放在上海張江的辦公室里。
從實驗室到BD,從創業者到投資人,再到二次創業做立足中國、全球領先的生物制藥公司,語言障礙、種族歧視、前路不明、孤注一擲...,杜瑩一直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父親的教誨,并繼續求證「遠見、責任、剛柔并濟的領導力能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真理。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