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從2009年至2011年期間,我國臨床對270例癌癥患者進行抑郁分析和心理痛苦篩查結果中,出現焦慮的患者達122例,發生率45.19%,同時有106例患者出現抑郁,發生率為39.26%。另外,在這項針對腫瘤患者心理健康的調查結果表明,癌癥患者在軀體疾病的基礎上,還存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醫護工作者有必要在為患者提供治療的同時,進行心理護理。
近日,在“攜手”結腸癌患者支持項目啟動儀式上,上海復旦大學腫瘤醫院蔡三軍教授表示,結腸癌患者的個體化管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癌癥患者在治療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是獨特的。
“結腸癌患者將率先享受到特別的心理護理服務。”蔡三軍表示,全程心理干預,是根據患者的病情不同分期,分別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首先,在“初知病情期”心理干預的重點因素有: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對家庭的愧疚、對自己的否定。其次,“治療期”強調心理干預和生理干預共同作用。在“病情轉歸期”,心理干預著重提升患者回歸社會后的自信恢復。
蔡三軍透露,由賽諾菲中國與全國15家腫瘤醫院聯合發起的“攜手”結腸癌患者支持項目將從兩個方面滿足患者心理輔導需求:一方面是針對患者的治療心理干預,另一方面是展開“巴林特小組”培訓改善醫護人員的醫患關系,從而提升結腸癌醫護人員的個體化患者管理水平,為廣大結腸癌患者提供“治療+護理+心理輔導”個體化管理服務。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張蘇展教授介紹,關注結腸癌患者個體需求,就要為患者提供身、心上的全方位關懷,幫助患者科學地管理疾病,提升治療效果。“攜手項目”將由專業的醫護人員通過免費咨詢、教育會等多種形式,指導患者根據個體情況合理用藥、規范治療、正確護理。尤其是項目中的心理輔導部分,緩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和負面情緒,幫助患者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據悉,該項目將在北京、廣州、上海、長春、哈爾濱、杭州、南京、蘇州、溫州等地共計15家醫院展開。到2014年年底,整個項目計劃舉辦90場患教會,覆蓋全國2000名結腸癌患者,同時還將舉辦3場全國性醫護培訓會,覆蓋全國約100名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