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390名醫學專家接過聘書,成為北京醫學會醫療損害責任技術鑒定專家庫的一員。這意味著,過去以法醫為主的醫療損害鑒定機構,有了臨床醫學專家的加盟,鑒定將更為科學,醫學專家也將走上前臺為醫療糾紛出庭作證。過去鑒定以法醫為主
北京地區約有15家司法鑒定機構,過去主要由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醫療損害鑒定,也就是以法醫為主,如果遇到醫學上難以判定的問題,再私下邀請臨床醫學專家幫忙。
而臨床醫學專業性極強,而醫療損害鑒定的科學性是司法公正性的基礎,缺乏科學性也就難以保證真正的公正。目前,司法鑒定機構臨床醫學專業能力不足的現狀,不利于依法、公正、高效地化解醫患矛盾,不利于平等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近兩年,法官、律師、醫事法學學者,乃至醫患各方要求醫學專家開展醫療損害鑒定的呼聲越來越高。
鑒定專家聘期4年
什么樣的專家可以成為醫療損害鑒定專家?北京醫學會表示,專家庫成員要受聘于醫療衛生機構或者醫學教學科研機構并擔任相應專業高級技術職務3年以上。專家庫成員聘用期為4年。
截至目前,已有46家單位共推薦了1400多位專家,包括中醫、西醫、護理、法醫,學科專業涵蓋內、外、婦、兒、病理、醫學影像、護理、法醫等專業學科,經北京醫學會嚴格審核,符合條件的有1390位專家。
專家庫設立分為常任專家庫、普通專家庫。常任專家庫成員由愿意出庭質證的專家組成,普通專家庫成員一般不出庭質證。
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北京醫學會鑒定專家庫對司法鑒定機構開放的具體安排,以提升司法鑒定機構的臨床醫學專業技術鑒定能力。
保公正專家隨機抽取
市衛生局副局長鐘東波表示,公正性和透明度是醫療損害鑒定的生命線。北京醫學會為此建立了專家隨機抽取制度、專家回避制度、聽證會制度、現場調查制度、專家署名制度、案件承辦人列席鑒定會制度、專家代表出庭質證制度等。
醫學會應當提前通知醫患雙方當事人,在指定的時間、地點,從普通專家庫相關學科專業組中隨機抽取專家鑒定組成員。醫學會對當事人準備抽取的專家進行隨機編號,并主持雙方當事人隨機抽取相同數量的專家編號。最后一位專家將由醫學會從常任專家庫中隨機抽取。
醫學會應當根據醫患雙方爭議要點所涉及的學科專業,確定專家鑒定組的構成和人數。專家鑒定組組成人數應為3人及以上單數。對死因有爭議、涉及傷殘等級鑒定的,專家鑒定組成員中應當包含法醫。
當事人要求專家庫成員回避的,只要符合以下情形之一,醫學會應當將回避的專家名單撤出,比如: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鑒定的。
鏈接
可鑒定事項包括
(一)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有無過錯;
(二)醫療機構是否盡到告知義務;
(三)醫療機構是否違反診療規范實施不必要的檢查;
(四)醫療過錯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五)醫療過錯行為在導致損害后果發生中的原因力大小(參與度);
(六)人體損傷殘疾程度;
(七)誤工期、護理期、營養期及后續治療、康復費用;
(八)其他專門性問題。
案例
司法鑒定惹爭議首請專家來聽證
11月25日,3名來自3家醫院的主任醫師,對一份有爭議的醫療意見書在海淀法院進行了“聽證”。
腦梗發作的王某自行到醫院就醫,醫院在對其搶救過程中實行血管造影檢查,結果碘制劑引起王先生碘過敏,出現休克癥狀,醫院在急救過程中,再次使用胺碘酮,雖然救活了王先生,但是其現在落得偏癱的后遺癥。王先生認為,醫院沒有對其進行碘過敏試驗,造成了嚴重后果,狀告醫院,索賠230余萬元。
法院審理案件后,委托鑒定機構對該醫療過程進行鑒定。鑒定意見書認為,醫院存在醫療過錯,應承擔75%的過錯責任。對這一意見,醫院提出強烈不滿。面對醫院多項專業質疑,法官也難以評判,遂召開“專家聽證會”,幫助法官“吃透”鑒定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