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霧霾鬧得兇,哮喘、咳嗽、喉嚨痛,很多市民患上了“霧霾病”。上周一,專門接待這類患者的“霧霾門診”在成都市第七醫院掛牌成立,一周內接診100多人。醫院負責人介紹,“霧霾門診”是全市的第一家,由呼吸科、耳鼻喉科等專家集體坐診,針對霧霾引發的癥狀,給予患者相應建議。
專家集體坐診一周接診上百人
“霧霾會傷害呼吸道里的粘液纖毛,出行要盡量戴口罩。”昨天下午2點半,在成都市第七醫院門診大廳內,一場防霧霾講座正在進行。
醫院黨委書記彭曉虹說,近段時間,成都遭受霧霾侵襲,來院就診的“霧霾病患”明顯增多,“咳嗽、流鼻涕、嗓子痛,絕大部分患者都是這幾天才遭的,又常在室外活動,所以受霧霾影響應該不小。”上周一,醫院掛牌成立了全市首家“霧霾相關疾病門診”,專門接診這類人群。
彭曉虹說,“霧霾門診”沒有專門科室的醫生,而是由相關的呼吸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中醫科等專家集體坐診。此外,就診的流程也有講究,并非所有咳嗽、喉嚨不適的患者都直接到“霧霾門診”,而是先到門診大廳的分診臺,如果確定是舊病,護士會建議去專項門診如呼吸科等。如果發病在近幾天,且癥狀類似霧霾影響,護士才會引至“霧霾門診”。霧霾門診”成立一周以來,已接診100多人。
喉部傷口愈合又感染根據天氣定治療方案
上個月,76歲的江婆婆在醫院做了喉部手術,本月6號已恢復出院,沒想到三天后因喉嚨燒痛又跑來就醫,她也成了“霧霾門診”的首批就診患者。
耳鼻喉科主任范敏說,江婆婆出院那兩天霧霾兇,空氣質量指數PM2.5達到了130,回來檢查后發現,喉嚨又有感染跡象,“我們懷疑就是霧霾惹的禍。”范敏說,再次接診后,“霧霾門診”根據她的情況,在考慮霧霾天氣影響的前提下,為她制定了治療方案。
此外,彭曉虹還介紹,“霧霾門診”不僅針對典型的霧霾病進行治療,還會定期舉辦預防講座,由相關科室專家輪番上臺普及霧霾知識,“目前,這個‘應景’的門診會一直存在下去,根據霧霾變化會考慮調整。”
醫生開“藥方”
補充維D戴醫用N95口罩
對于預防霧霾影響,“霧霾門診”專家給出建議。凌晨的霧霾較為嚴重,如果必須出門,則盡量要戴口罩,棉質的最好,霧霾嚴重可以考慮醫用的N95口罩。如果正處霧霾天,不要開窗通風,而要等到太陽出來霧霾散去再開。平時適量多吃梨、枇杷等有助清肺除燥止咳化痰水果。最后,要適量補充維生素D,因為霧霾多日照少,紫外線照射不足,人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就會受到影響,懶散低落的精神狀態隨之而來。
相關新聞
霧霾天咳黑痰醫生稱和空氣有關
近日,成都軍區總醫院接診了數名吐黑痰的病人。呼吸內科主任肖貞良說,吐黑痰是因為吸入了懸浮顆粒,這和空氣質量有關。
昨日,記者在成都軍區總醫院掛號處、導醫臺、呼吸內科門診、呼吸內科住院部等走訪,咨詢多名醫護人員及患者得知,最近一段時間,該醫院呼吸內科門診有數名吐黑痰的病人。上周,呼吸內科主任肖貞良遇到一名因咳黑痰專程來就診的男子,“對方總覺得自己肺上有問題,堅持要去照片,最后結果依然是正常的。”肖貞良說。
吐黑痰的癥狀主要跟空氣質量差有關系,并不需要治療。肖貞良解釋,空氣中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懸浮顆粒,其中PM2.5可以進入呼吸道,甚至達到肺泡,被人體吸收。而那些比PM2.5大的懸浮顆粒,絕大多數都沉積在呼吸道,附著在呼吸道的粘液上,最后被纖毛送出,就變成了黑痰。“痰是黑的,代表臟東西排出來了,不必太過顧慮。”肖貞良說,最近幾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病人增多,這些都和空氣質量有一定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