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屆廣交會三期31日在廣州開館,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在廣交會上表示,中國醫藥對外貿易摩擦發案數總體呈增長趨勢,醫藥對外貿易摩擦呈現四大特點。據介紹,近年來,中國醫藥產品之所以越來越頻繁地遭遇貿易摩擦,與中國醫藥對外貿易飛速發展和在全球貿易比重中的占比不斷提升有直接關系。2012年中國的醫藥進出口額達到813億美元,較10年前增長了8倍以上,其中出口從54億美元增長至479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5%以上。
當前,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復蘇乏力,掀起“再工業化”浪潮,新興國家如印度在中低端醫藥產品上與中國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中國醫藥對外貿易跨越式增長,引起了海外有關產業的警惕。中國醫藥對外貿易摩擦發案數總體呈增長趨勢,2011年達到發案高峰,共12起(2012年共6起發案)。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介紹,近年來中國醫藥對外貿易摩擦呈現四大特點:
一是調查主體集中在傳統醫藥市場,例如印度2009年以來就發起12次反傾銷類調查(含預警),美國則連續發起6宗337調查,導致貿易摩擦發案率短期內迅速飆升。
其次是涉案金額較高,例如歐盟對中國的酒石酸日落復審案涉案金額約為2400萬美元,印度對中國病員監護儀反傾銷調查預警涉案金額為1600萬美元,美國對中國的輔酶Q1033調查涉案金額則超過了6000萬美元。
第三是調查手段呈多樣化趨勢,盡管目前反傾銷仍然是中國醫藥產品遭遇貿易摩擦的主要類型,但一些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發起337調查的風險越來越大,僅2011年就達到3起。
第四,行業龍頭企業頻繁成為涉案主體,中國醫藥企業整體上雖然呈小、散、亂的局面,但醫藥外貿,特別是優勢產品出口企業仍較為集中,因此更加容易成為目標。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分析稱,進口國抑制和打壓中國產品對本土制造業的沖擊只是外部動因,貿易摩擦增多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醫藥產品“技術在外、市場在外和產能過剩”的特點長期存在,使得低價競銷等無序競爭情況日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