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透明則無信任,當前社會信任缺失,企業透明變得刻不容緩。
隨著中國人對健康的重視,養生、健體等圍繞健康的新生事物越來越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尤其當食品安全、醫療保健等社會議題撥弄人們心弦時,健康意識自然引起人們的重視,進而促使消費者對營養保健品產生更多的關注和需求。然而,保健品這一舌尖上的行業,也被稱作刀尖上的行業。雖然我國營養保健行業屬于快速增長的朝陽行業,但整個行業也存在產品品質參差不齊,部分品牌虛假宣傳、過度夸大功效等問題,讓行業陷入信任危機。
保健品行業陷入信任危機的背后,是整個社會的信任度在逐年下降。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俊秀表示,近年來我國的信任度在持續下降,2011年社科院發布《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發布時社會總體信任程度的得分是62.9,到今年發布時成了59.7,排在最后的是商業行業,信任度只有51.8。
當不信任的成本高于信任成本時,這個時候講誠信將帶來更好的收益。有經濟學家指出,目前中國企業已經到了一個信任平衡點,這個平衡點也是轉折點。意味著中國企業開始從以前所謂的自救轉向自覺,中國經濟從規模擴張轉到企業要求核心競爭力的塑造,中國企業開始從做產品到做信任的轉換。
在保健品行業,湯臣倍健率先打造“透明化工廠”的做法,值得稱道。湯臣倍健于去年落成行業首個真正意義上的透明工廠,從原料、生產到檢驗全部透明化,并且全國開放參觀。企業主動提高透明度,展示其原材料或生產環境值得贊賞和鼓勵,讓整個生產過程放在陽光下,降低了公眾的信任風險。在筆者看來,當保健行業還呈現出魚龍混雜的時候,湯臣倍健有勇氣來揭開這個行業生產的全部過程給大家看,或許能引領未來行業進一步建立透明標準,推動更多企業透明,助力在“透明”市場新規下,破解企業信任死結。
筆者獲悉,除了湯臣倍健,另一保健品生產企業綠瘦也準備將工廠“透明化”。如果將來能夠有越來越多的保健品企業參與進來,打造透明工廠,則將有助于扭轉整個行業的形象,重塑老百姓的信任。此外,國內的大健康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從健康教育到產品供應,再到法律法規的保障健全,各個環節亟須規范和加強。據筆者了解,國外法律對健康產業有著非常嚴格的規范,產品的品質與功效必須進行專業的評估與認證。健康領域的每個環節,其違法成本巨大。
其實,保健品企業只要能夠撕開不信任的鐵幕,保健品市場的金礦等著大家去挖。據廣發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未來十年將是中國保健品行業的黃金期,2020年行業規模將突破4500億元。保健品業是全球性的朝陽產業,全球市場容量為2000億美元。1980至2000年間,美國的保健品銷售額增長了36倍,日本增長了32倍,歐盟年復合增速17%。2010年我國保健品行業市場規模達1000億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將回歸到“治未病”的傳統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上,保健品消費增速提速,預計到2020年市場容量可達4500億元。
筆者獲悉,在國外,保健品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公眾健康選擇中的重要部分。國外的大健康店就如同超市一樣,遍布社區與街道,其中售賣的產品種類非常齊全,人們可以在其中選擇適合自己健康需求的各類型產品。而我國的消費者卻被保健品“騙”怕了,很多人一提起保健品就聯想到了假冒偽劣產品。其實,只要在選擇時注意兩點,就可以很好的規避消費陷阱。首先,選擇值得信賴的大品牌。好的保健品是需要強大的技術背書來保障其品質的,大品牌在技術、成本投入及社會責任感方面都有較高的優勢,這樣的產品品質將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其次要注意“對癥下藥”。保健品絕對不是仙丹,如果一種產品在宣傳上說得好像包治百病,那一定不可信。保健品分為很多種,膳食補充劑、鈣類等等,都是針對不同的需求提取的。所以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之前應該通過可靠的渠道先了解一下自身的需求,再有選擇地購買保健產品,堅持長期服用,配合膳食和運動,才能收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