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樂“吃”百濟新特藥房
在藥店業集體“過冬”時,國際醫藥分銷巨頭卻開動并購大車。身為全球百強企業、美國第二大醫療保健服務商的康德樂,已于近期正式收購廣州百濟新特藥業連鎖有限公司(百濟新特),成其大股東。
業內稱,逢低買入是最好投資,藥店行業的充分市場化則是全民福祉。看來藥房市場或迎來大洗牌階段。
內資藥房轉為外資企業
細心的市民可以發現,廣州市內多家百濟新特藥房的招牌已經更換為“康德樂大藥房”。而康德樂、百濟新特方面也均對外證實了這一消息,但并未透露更多合作細節。
記者昨日登錄百濟新特藥房官方網站,其首頁也掛出康德樂大藥房管理團隊致顧客的一封信。信中說,“公司名稱將改為康德樂大藥房。更重要的是,這次合并不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業務,與您的聯系保持不變,所有的服務將得以延續。”但此并購還是意味著百濟新特由內資企業轉為外資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百濟新特藥業自2002年成立華南地區首家專科藥房以來,專注于重大慢性疾病治療,已先后在廣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立了19家分店,成為全國最大的專科醫藥連鎖企業,目前年銷售規模達2億元左右。而康德樂集團的服務則延伸到全球340多個城市、6.5萬家醫院、14.8萬家零售藥店,擁有500多家藥廠和11個物流中心,2012年營業收入1026億美元,世界500強排名61位。
藥品零售業或面臨洗牌
事實上,康德樂的“圈地運動”早就開始。2011年,康德樂以4.7億美元并購中國最大的外資醫藥公司永裕醫藥,接收其在華的9大物流中心和330個城市的銷售渠道,由此快速切入中國醫藥分銷市場。當年8月,康德樂并購四川和維醫藥咨詢管理有限公司;當年12月,又并購無錫錫山藥業,隨后,浙江大生醫藥、深圳合丹醫藥、大連中大藥業相繼被康德樂“收編”。2012年,康德樂躋身中國醫藥商業公司前十名。
對百濟新特的加入,《E藥經理人》雜志就點評稱,將進一步提升康德樂在零售終端的競爭力。而康德樂本身已有的進口藥品分銷業務,則能充分保證百濟新特的上游產品供應。按照康德樂的規劃,由百濟新特運營團隊負責康德樂大藥房在全國的發展。
康德樂此時并購,國內藥品零售市場正處于“寒冬”。據全國藥品零售市場用藥分析系統(RDM)數據顯示,2013年藥品零售市場總規模增幅持續下滑,上半年同比增幅13.2%。此外,醫改、藥品流通、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也影響了藥品零售行業的增長。
金元證券醫藥分析師譚權勝昨日在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投資角度來說,逢低買入是最好的投資;從全球醫藥發展趨勢來看,藥店行業的充分市場化是符合全民福利的選擇,并且自我藥療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最后,百濟新特品牌定位在新特藥、腫瘤藥,經營特色鮮明,在藥店行業有自己獨特的區分,競爭較有優勢。
另有業內人士則稱,在國內藥品零售市場處于低谷時,國內藥房應盡快調整,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不然“大魚吃小魚”的并購故事會不斷上演。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藥房小、散、亂、差的格局依然沒有太大變化,各類藥店總數超過42萬家,但連鎖率非常低,大型連鎖藥店在整個產業中所占比例不足一半。有數據顯示,中國排名前三位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合計營業額不足整個市場份額的10%,而美國連鎖藥店前三位所占的市場份額則超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