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實施限奶令已經八個半月,當地對特區政府是否應撤回限奶令一直有許多討論。而香港特區政府日前聘請了顧問公司,在“十一黃金周”前幾天及之后的一個星期,在香港進行奶粉供應壓力測試。相關測試結果,將是特區政府考慮是否撤回限奶令的重要指標之一。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16日上午在出席公益活動后向傳媒表示,奶粉供應壓力測試在10月中旬已經完成,顧問報告將呈交由業界及消費者組成的委員會審視;相關委員會同意報告后,當局會在12月把報告的結果,連同政府對結果的取態,一起提交給立法會審議。
除了考慮壓測的結果,高永文也說會考慮內地放寬一孩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和壓力測試前后市場出現的所有現象。他也說,留意到近期零售層面再次出現搶購奶粉的情況,他認為部分零售點規模較小,入貨量不多,但需求大,所以出現搶購的情況,但政府不希望情況惡化,呼吁香港市民放心。
事實上,香港近日多家零售店里,個別奶粉牌子長期供應不足。網易財經以顧客身份到訪新界區多家藥房和零售店時,美贊臣和美素佳兒的1號和3號奶粉都沒有貨。“不知道那兩個牌子什么時候才有貨來,就算來了也很快賣完。”多家店的店員們的說法幾乎同出一轍。而日前也有香港電視臺記者以顧客身份到灣仔兩家大型連鎖藥房查詢時,也出現相同的現象,有藥房職員埋怨奶粉供應商不一定每星期都會供貨。
參加政府奶粉供應壓力測試的香港港九藥房總商會,他們的理事長劉愛國說,近期多了很多香港人帶奶粉回去內地轉售,所以一些地區的奶粉供應變得緊張。“好像很多師奶(家庭主婦),帶兩罐奶粉,過關就有人和你收購,路費就都賺回來了,還可以順便在深圳喝個茶。”劉愛國說,以香港3號奶粉為例,普遍零售價230-260元一罐,在內地一些地方最高被炒高100多元,現在運奶粉到內地的模式是“螞蟻搬家”。
其實,羅湖口岸長期有人在關口向過關的人收購奶粉。網易財經在羅湖口岸觀察時,發現接壤羅湖口岸的深圳地鐵口,經常有超過50人向路過的人收購奶粉;而在羅湖口岸附近的和平路,長期有超過100人坐在路邊,向路人收購或者轉賣奶粉。經詢問,多種奶粉的收購價高原價約30元港幣,一轉手就凈賺超過10%。
香港港九藥房總商會旗下的92家的藥房,之前連同7大奶粉商參加政府的奶粉供應壓力測試。商會和奶粉商合作,為香港家長印制奶粉券,保證他們一個月可以買到6罐奶粉;而7大奶粉商也承諾每個月留165萬罐奶粉給本地家長。“香港零售藥房有過千家,只有商會旗下的92家藥房會員會保證足夠奶粉給香港家長,7大奶粉商也只能保證這些藥房會有足夠的奶粉供應給本地媽媽。”劉愛國說,其他非會員藥房就未必有相關保證。
7大奶粉商之一的美贊臣則回應說,奶粉供應一直穩定,過去一個月的供應量比去年同期上升。有關個別門市的情況,公司需要作具體了解。會與零售商緊密聯絡,監察市場銷售情況,確保供應。
然而在奶粉壓力測試期間,有電視臺拍到劉愛國經營的藥房大量運進奶粉,但同期市面多家零售店的奶粉卻長期缺貨,劉氏被指為了準備參與測試而囤貨。雖然劉氏否認,但因政府表明會考慮“市場出現的所有現象”,已為是否撤回限奶令增添了不明朗因素。
另外有分析指出,特區政府留意到奶粉供應不穩定,擔心貿貿然取消限奶令,會再現年初全港搶奶粉的情況,初步不傾向在農歷年前撤回限奶令。
香港特區在今年3月1日起實施限奶令,根據該法例,在沒有申報的情況下,離開香港的16歲以上人士每人每天不得攜帶總凈重超過1.8公斤的嬰兒配方奶粉,這相當于普通的兩罐900克奶粉,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0萬港元及監(jian)禁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