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是人類最適合居住的環境溫度,在20℃下生活,有益于人體長壽。我國桂西北多百歲壽星,其中尤以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長壽之鄉的巴馬最為著名。巴馬壽星之所以生命有序,恒久不衰,得益于最佳環境溫度,得益于人和自然的和諧相依。
我們在環境溫度為20℃左右時最感舒服,因為人是在這個環境溫度中進化而來的。哺乳類動物身體所獲得的能量,70%以上轉變成了熱量,過多的熱必然要散發到環境中去。科學研究顯示,200多萬年前,人類剛出現在非洲時,白天的平均溫度在25℃以下。在這樣的環境溫度中,人正常活動時身體的產熱率,和身體把熱傳遞到環境中的散熱率,在體溫為37℃時大約相等,這樣,我們的祖先,以及所有的恒溫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就選定了37℃為機體的恒定體溫。因為在這個環境溫度中,機體的新陳代謝、生理節奏和生理機能,均處于最佳狀態。
春夏之交的保健養生要謹記兩點:養護陽氣、健脾祛濕。
養護陽氣
中醫認為,萬物生長要順其季節自然。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院長涂瑤生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春夏之交,自然界陽氣升發,養生宜順時而養,需要護養體內陽氣,使之保持充沛。”
如何養陽氣呢?涂瑤生指出,首先是飲食調理,多吃辛甘微溫食物,像韭菜、生姜、蒜等辛香之物,不僅能讓陽氣升發,有助維護人體陽氣,同時,還有溫散祛濕的作用。但此時不適宜吃大辛大熱的食物,比如辣椒等。
春夏養陽除了在飲食方面下工夫外,睡眠也十分重要。中醫認為,熬夜容易耗損人體的陽氣和陰液,陽氣耗傷會導致精神疲倦、火氣上升,出現咽喉痛、長暗瘡等癥狀。因此,要注重睡眠,尤其要注重子午覺,即中午12點-2點和晚上12點-2點,這兩個時段陰陽相交,要平靜入睡。特別是晚上12點-2點,人體產生的褪黑素比較多,這時候要進入深睡眠。晚上過了兩點再睡,就算你再睡10個小時都很難補回來。在中午,也是陰陽之交,也應睡一下,哪怕打盹15分鐘,下午的工作效率也會提高。
值得提醒的是,這時候氣溫不穩定,容易受涼感冒,所以要注意保暖。
推薦食療
銀耳燉鵪鶉蛋
配料:銀耳20克,鵪鶉蛋4個,冰糖或白糖適量。
做法:銀耳洗凈,用水發開除蒂,鵪鶉蛋煮熟后撈出剝殼。將食材放入燉盅,加清水和冰糖,隔水燉。
棗杏栗子燜雞
配料:嫩雞1只,栗子100克(去殼去衣),杏仁10克,紅棗5枚,蔥段、姜絲、核桃仁,調味料適量。
做法:將杏仁、核桃仁用沸水燙后去皮;雞洗凈,切塊,爆香,燒至四成熟時,將杏仁、核桃仁、紅棗等一同放入燜熟。
健脾祛濕
這段時間由于雨水多,濕氣重,濕熱之邪入侵人體,人會感覺身體困重、胃口差、舌苔厚膩、大便糖稀等,因而要注意健脾祛濕。
蓮子、淮山、茨實、薏米、扁豆等都是不錯的健脾祛濕的湯料,其中,祛濕功能較強的要數扁豆。
除了通過食療祛濕,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鄒旭指出,運動也是可以祛濕的,人體出汗,就可以把體內的濕氣發散出來。如果天氣好,要多外出做運動,因為太陽是最廉價的化濕劑,太陽照到哪里,濕氣化到哪里。
鄒旭提醒,雖然現在溫度也有二十五六攝氏度,但不主張在這個時候就喝涼茶來清熱。因為此時飲用苦寒的涼茶來清熱,容易損傷人體陽氣,讓人胃口變差,腸胃功能會受到影響,中醫稱之為“礙脾”。若有上火癥狀,只要用一點菊花泡水喝即可,菊花可以舒展肝氣,同時還能清除肝內的郁熱,起到清熱的作用。
推薦食療
扁豆薏米瘦肉湯
將適量瘦肉與蜜棗、赤小豆、薏米、扁豆、葛根、玉竹、陳皮放入煲內,加適量水煲約兩小時,調味即可。
砂仁薏米淮山粥
用砂仁、薏米、淮山加少許大米煲粥食用。中醫認為,常吃淮山粥,健脾胃而水濕漸化,其祛濕的功效不錯。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