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健康管理在美國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全美國有超過1000家健康管理公司,超過1.75億美國人享受健康管理服務,平均每10個美國人中就有7個在享受服務。而社會的醫療費用減低30%,人均壽命延長10歲。
樹立大健康理念,發展大健康產業對中國而言猶顯得迫切。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吉利大學健康產業學院院長烏丹星。
資本市場重視醫療保健板塊
記者:據您了解,目前國內以及世界范圍內的健康產業發展現狀和規模怎樣?
烏丹星:健康產業,在20年前并不存在,但今天,全球健康產業的收益已經高達200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整個汽車產業的收益的一半。從2000年到2010年,健康產業的消費由2000億增長至1萬億美元,足足有五倍的增長。據統計,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與健康產業相關股票的市值約占總市值的13%左右。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我認為,大健康產業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而且這種趨勢已經愈加明顯。近年來,資本市場也開始格外重視醫療保健板塊,從2011年的醫療保健產業投資二級行業分布來看,醫藥行業發生的投資案例數達到92起,占比達到59%。是最受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青睞的醫療健康二級行業。2011年,中國醫療健康產業首發上市的企業就有28家,融資金額高達53.33億美元,平均融資1.9億美元。2012年,全球健康產業規模11.8萬億美元,中國健康產業70155億元人民幣,其中,藥品流通行業11174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萬億元,同比增長18.5%。
記者:在您看來,我們現在所討論的大健康產業與以往的健康產業有什么區別?
烏丹星:傳統健康產業所包含的范圍很小,主要包括醫院醫療、藥品和醫療器械。而大健康產業的概念除了醫院醫療、藥品和醫療器械這一塊以外,延伸到了養老產業、健康旅游、健康管理、康復護理、高端營養品研發制造、高端器械研發制造等新出現的產業分支,共同組成了完整的大健康產業鏈。
同時,大健康產業要實現傳統醫療產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即從單一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防治模式,傳統健康觀念有待徹底改變。應注重提高中國國民健康素養,實現從疾病管理到健康管理理念上的轉變。我們不能繼續目前這種“疾病—藥物—變異耐藥—研發新藥—變異耐藥”的死循環,要知道,研發一種新藥平均要用十幾年的時間、花費10億美元以上的代價,而病毒變異導致耐藥的發生可能只需要幾分鐘。
記者:你能不能具體介紹一下健康管理發展的起源?
烏丹星:健康管理起源于美國。美國是付出了很大代價和教訓才換來的健康管理發展。20世紀中葉開始,隨著經濟發展,人均壽命延長,美國社會也出現了慢性病高發、醫院擁擠,醫療費用大增等問題,當時美國政府也采取了加大研發新藥、增加醫療設備等手段,但結果并不理想,政府不堪重負、百姓付不起費用。
隨后,是美國保險業開創健康管理的先河。醫療保險機構為了降低投保人患病率、減少理賠,提高效益,專門聘請醫療機構專業人士對客戶進行定期健康教育,這種做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患病率下降理賠明顯減少,健康管理公司應運而生,主要客戶來自保險公司。逐漸地,政府也接受了這種健康管理模式,向全民開展健康管理工作。
中國大健康產業沒有形成產業鏈
記者:在中國,如果以健康管理的理念發展大健康產業,需要做哪些改變?
烏丹星:我認為,對于目前的社會而言,對健康管理的需求要大于急癥醫療的需求。中國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健康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的模式,對廣大個人、家庭、養老機構進行健康管理。除了健康管理外,康復中心作為產業潛力規模板塊,未來也至少存在1—2萬億元的市場規模。社區藥店作為大健康產業規模增值板塊,在2011年就已經達到2030億元的市場規模,且發展依然保持高速發展。未來應著力構建“健康管理服務急性醫療服務護理康復服務”三位一體的服務鏈式的組合商業模式。在客戶管理模式上應該是“客戶網絡溝通私人醫生家庭助理健康顧問”這樣全方位覆蓋的。
除了傳統的醫院醫生之外,應該有第三方機構作為“多元化社區健康服務鏈”的組成環節,其中應該包括:藥妝店、保健品專賣、健康管理中心、休閑養生會所、康復中心、護理之家、體檢中心等。包括醫院醫療、康復護理之家、居家護理、健康管理在內的中國大健康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5—10萬億元。
記者:你認為在發展大健康產業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在哪里?
烏丹星:我認為,目前中國養老健康產業中的企業,很少具備創新能力,很少具備服務能力,很多僅僅是停留在出售產品甚至概念的層面。因為起步太晚,目前中國的大健康產業發展還很低端,沒有形成產業鏈、沒有服務標準與體系、沒有專業培訓體系、沒有專業管理公司。
例如現在很火的養老地產,目前大部分企業對政府政策的支持依賴性都很強,不是為了迎合政府的面子工程,抑或是以養老為噱頭拿地、以養老為噱頭忽悠政府。設計之初就忽略了老年群體,特殊的生理、特殊的心理、特殊的需求,針對老齡人口的硬件服務設施、針對老齡人群精神健康軟件的配套等等,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對于醫療、護理等老齡人口必需的配套設施也不夠完善。很多所謂的宜居社區從本質上就是老年地產。對于入住式養老機構的需求調查發現,醫療需求才是大部分需求人群最先考慮的問題;其次是餐飲、設施質量、社區活動,而被各個企業主打的環境問題僅僅被排在最后一位。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