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ekiel Emanuel
【健康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觀察他國醫改路徑的選擇、經驗和教訓,對于中國修正自己醫改道路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近日健康點舉辦的“2017 年價值醫療峰會”上,美國兩屆總統醫療體制改革顧問、賓夕法尼亞大學醫療倫理與政策學院副院長兼主席 Ezekiel Emanuel 發表了名為“衛生改革的未來:來自中國與美國的經驗教訓”的主旨演講,演講闡述了美國醫改的經驗和教訓,Ezekiel Emanuel 對全球醫療轉型大趨勢以及中國醫改未來方向的觀察和思考。
演講中,Ezekiel Emanuel 表示,在疾病慢病化、人口老齡化愈演愈烈的大趨勢下,完善的醫院外護理和診所服務是當前中國醫改破局的關鍵。
醫療服務“鐵三角” 定律
“很多人都知道,醫療服務領域中存在‘鐵三角’定律,即醫療服務無法同時實現‘高質量、低成本、高普及率’這三個目標,三者最多能滿足其二。當我還是一名醫生的時候,就被教授了這一點,但現在看來,這恐怕并非蓋棺定論。” Ezekiel Emanuel 說到。
Ezekiel Emanuel 表示,各國醫療服務實踐有三種基本模式,第一種是全民醫療保險的模式,即國家提供給所有人醫療服務,典型如舊加拿大模式;第二種以英國、荷蘭和以色列為代表,由國家保障最低限度,允許民眾購買額外保險作為補充;第三種模式由民眾被直接授權購買保險,而國家則給予個人補貼以抵償保險的高費用,美國在平價醫療方案(ACA)中采取的就是第三種模式。
這三種模式雖然各有優勢,但并非十全十美,各自在“鐵三角”目標中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第一和第三種模式在成本控制上無法保證,第二種模式在醫療質量上做得不好。
?Ezekiel Emanuel 提及的醫療服務成本 - 質量替代曲線
盡管如此,Ezekiel Emanuel 仍然認為這三個目標并非相互掣肘,“一箭三雕”的改進也并非完全沒有可能。
Ezekiel Emanuel 說到,人們通常認為醫療服務的高質量必然伴隨著高成本,但其實如果醫療服務的整體水平仍然停留在質量成本替代曲線內(如上圖所示,即是醫療成本和醫療質量存在同時提升的空間,二者并未形成完全的替代關系,提升醫療質量不一定以醫療成本提高為代價),同時提高醫療質量和降低醫療成本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依此類推,如果醫療服務的整體水平處在質量、成本、普及率替代曲面內,3 個目標同時改進的方案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彼此并不存在沖突。
更重要的是,Ezekiel Emanuel 認為,當前無論是在中國、美國還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醫療服務的水平遠未觸及三個目標最優組合的曲面上,因此同時推進 3 個目標還有相當大的現實空間。
慢病防治需從院內走向院外
Ezekiel Emanuel 總結出當前醫療衛生領域存在兩大不可避免的全球趨勢,他認為這兩大趨勢將會發生于每個大型發達國家,而中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即將面臨這些問題,這正是中美兩國醫療改革存在的契合之處。
第一大趨勢是慢性疾病發生率在不斷提高。Ezekiel Emanuel 講到,在美國,36% 的人有一種及以上的慢性病,所有健康支出的 86%來自慢性病患者,而 10% 的美國人花費了三分之二的醫療保險預算,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慢性病患者。
在中國,慢性病問題也同樣嚴重。據統計,中國現有確診慢性病患者近 3 億人,10% 的中國成年人即 1.1 億中國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約有一半發生在 65 歲以下人群。慢性病已成為中國城鄉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據統計,中國城市和農村因慢性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比例高達 85.3% 和 79.5%。
針對慢性病愈演愈烈的情況,美國選擇了在醫保和醫療服務兩方面做出調整:一方面美國將醫療保險重點放在了慢性病而非急性病;其次美國將慢性病的防治場所引導到院外,為民眾在日常生活中防治慢病提供了完善的設施和服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Ezekiel Emanuel 認為“日常生活中防治慢性病”尤其重要,美國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其原因在于醫生和病人達成了充分的合作。他提到了一個案例,在洛杉磯有一個叫 CareMore 的組織,該組織配套有名為 Extensivists(外延服務者)的醫生服務群體。這群醫生高度關注高危慢性病患者,他們會在患者住院前、住院中和住院后監督、鼓勵患者和醫生建立友好關系,并會去到病人家中提供醫療服務保證病人健康。
在外延服務者的幫助下,所在地區的住院人數減少了 20%,人均住院天數也減少 23%,住院時間也縮短 4%。慢病護理的場所由醫院轉向了家中,住院的成本也下降很多,病人出院后也能經常隨訪。CareMore 大幅減少了慢性病人對醫院的使用。這些經驗非常值得中國借鑒。
?美國 1946~2014 年醫院入院率
Ezekiel Emanuel 提到的第二大醫療服務趨勢是護理工作由醫院內轉移到了醫院外。
Ezekiel Emanuel 展示了一組數據,美國每千人的入院人數由 1981 年的高峰每千人 171 人住院下降至近幾年的平均每千人 109 人住院;與此同時,從 1975 年至今,醫院床位數量大幅減少,美國的醫院床位從 133 萬減少到 86.8 萬;而門診病人的數量則不斷增加,3.2 億美國人當前門診次數達到了 10 億人次。這些數字背后,正是護理服務由院內向院外專業護理機構和門診遷移轉變的過程。目前,美國已經基本完成了這一轉變,而中國則處在轉變前的階段。
Ezekiel Emanuel 認為,現在中國過分依賴醫院進行護理,而對于中國醫改現在推行的分級診療,將醫院患者從一級醫院分流到二級或者社區醫院的做法,他表示并不認可,認為這種做法“換湯不換藥”,病人仍然在醫院中完成護理工作。
他表示,美國的經驗是把護理引導到醫院之外進行,而中國也必須走這樣一條道路。這種判斷有幾點依據作支撐。
首先,中國衛生支出嚴重“超支”給了醫院,中國有 65% 的醫療支出貢獻給了醫院。與之相比,德國和美國衛生總支出用于醫院服務的比例僅為 32% 和 29%。其次,中國病人住院時間也過長,中國病患平均住院時間為 12.1 天,明顯高于 OECD 國家的平均住院時間 6.5 天。最后,中國醫生自由執業不順暢,醫生一般沒有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或者診所,病人沒辦法只能一股腦涌進醫院。
對此,Ezekiel Emanuel 認為,合理的方式是在門診設施以及家庭的護理方面加大投入,把患者引流到醫院以外接受服務。否則,中國是沒有辦法提供足夠多的醫院,為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數提供高質量的住院服務。
美國具體的做法有三點:1. 醫生和醫院簽立合約,醫生自由執業,開設自己的診所;2. 要求在醫院工作的醫生們每周也在社區進行一些工作;3. 向初級護理的醫生提供更多報酬。他認為這三點經驗中國也可以嘗試借鑒。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