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9月,醫藥工業產值為25,438億元,增長12.2%,增速呈現穩步爬升的勢頭,預計2017全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將達到35,699億元,增長12.7%;醫藥工業銷售收入為23,475億元,增長12.3%,增速出現明顯的反彈,預計2017全年中國醫藥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3,293億元,同比增長13%。
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 林建寧
“2017年1-9月,醫藥工業產值為25,438億元,增長12.2%,增速呈現穩步爬升的勢頭,預計2017全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將達到35,699億元,增長12.7%;醫藥工業銷售收入為23,475億元,增長12.3%,增速出現明顯的反彈,預計2017全年中國醫藥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3,293億元,同比增長13%。這兩組數據顯示,相比于2016年,中國醫藥工業的下滑已經停止,止跌回升,觸底反彈。”11月8日,在第29屆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上, 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分享題為《2018年及未來5年醫藥經濟展望》的主旨演講,他指出:“2018年是十九大之后的開局元年,一系列產業政策的密集出臺,給醫藥行業帶來了重大利好。從宏觀經濟看,全球經濟復蘇,中國經濟好于預期,今年1-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34,129億元,實現同比增長9.7%;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為11,834億元,增長14.6%。財政收入的提高,有利于醫藥衛生投入加大,我們預測,2018年中國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將同比增長16.5%。”
中國醫藥經濟在跑贏大勢的同時,上下游背離的趨勢愈加明顯。林建寧進一步指出:“從2017年開始,工業銷售額增速提升,而商業銷售額下滑,上下游背離趨勢開始出現,其根本原因在于‘兩票制’、終端控費、全面取消‘以藥補醫’等政策的全面實施,而以兩辦《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代表的一系列產業政策的出臺,也將改變長期形成的產業格局,工業和商業的大規模并購將進一步加劇,新一代的工商聯盟有望出現,我們預測,2018年有可能成為醫藥并購年。”
觸底反彈只宜謹慎樂觀
全球經濟從金融危機中回暖之后,反彈的過程中“黑天鵝”頻現,“灰犀牛”迭出,因此,“謹慎樂觀”已經成為對當前經濟領域的統一態度。
“謹慎樂觀”透露出的基本判斷是——長期看好,短期難說。
對于未來5年中國醫藥經濟的形勢,林建寧認為:“中國醫藥經濟的基本面總體向好,但是在好的預期下,依然存在很多隱憂。”
對于“兩票制”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根據目前的統計,全國31個省、直轄市密集出臺了藥品采購“兩票制”的實施意見,大部分城市明確了執行時間,“兩票制”將在今年底至明年大規模落地。
林建寧指出:“如果‘兩票制’全面推開,對于醫藥工業的影響在于,由于工業需要高開票,因此議價能力有所提升,利潤有望進一步提高。但是,這只是數據性的增長,稅負加大、提現壓力大等因素,會使得醫藥工業不得不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并購商業公司,委托CSO,出現新一代的工商聯盟,從而利于格局的再分配,總體對工業有利。”
相比于工業企業,“兩票制”對商業企業的影響是顛覆性的。
林建寧分享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9894億元,同比增長僅為8.1%,跌破兩位數。從2017年開始出現的工商業增速背離的現象,呈現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林建寧指出:“2017年,三大終端的銷售表現都低于預期。醫藥市場的下滑在預料之中,我們預測,2017年醫院藥品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僅為7%;而被寄予厚望的零售市場,增速在今年也有回落,僅為8%;基層醫療市場低于預期,但是超過兩位數,達到11.6%。”
除了“兩票制”之外,醫保控費的進一步從嚴,有可能使得2018年第一終端的藥品銷售更為困難。
林建寧表示:“控費方面,2018年繼續從嚴已經成為定局。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說法出現,進一步提高了公立醫院二次議價的積極性。實際調研中發現,2017年二次議價已經愈演愈烈。在醫保支付制度改革上,精細化管理的推行,使得藥物經濟學更受重視,輔助用藥將面臨越來越艱難的局面。”
藥品招標采購的改革,一直是業內最熱門的話題。今年,隨著醫聯體的建設,GPO采購模式有可能對省為單位的招標采購帶來挑戰,醫療機構的議價能力空前提升。
林建寧預測:“大醫院組建醫聯體,形成GPO采購,必將進一步降低中標價。一些GPO甚至出現跨省采購、多省聯合采購,不僅打破省級招標的傳統模式,還形成了區域性壟斷。在醫聯體內部,通過實施分級診療,可能進一步把慢病用藥的長處方下放到基層,在多個發達地區,類似的政策已經開始實施,因此,對于基層的傾向,有望拉動慢病用藥市場的擴容。”
政策鼓勵強者,并購與創新是主旋律
通過對1-9月中國經濟數據的分析,林建寧總結道:“2017年醫藥經濟運行特征為: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及利潤增幅回升,醫藥商業增速繼續下滑,三大終端均增長乏力,出口止跌回升勢頭待觀察。”
在“灰犀牛”迭出的背景下,中國醫藥經濟主要參與者——工業、商業企業應該何去何從?林建寧建議:“從一系列政策中,我們可以研判出這樣的趨勢:鼓勵創新、鼓勵提升集中度正是很多政策的初衷。以‘兩票制’為例,‘兩票制’的全面實施,政府力量的推波助瀾,有望掀起醫藥商業整合的高潮。”
10月8日兩辦出臺的《意見》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給醫藥行業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林建寧對《意見》涉及的一些政策進行了解讀。他分析道:“關聯審批的實施,使得原料藥不單獨審批,存量的原料藥批文價值提升,我們預測,制劑企業將加快并購原料藥企業。MAH制度在試點的基礎上將全面實施,藥品生產場地變更為簡化審批,不再區分新藥技術轉讓與生產技術轉讓,統一表述為藥品的生產技術轉讓。這一層面上看,藥品批準文號的轉讓更加便利,會加劇藥企之間的并購,更有利于大集團內部的資源整合。”
兩辦《意見》以及十九大報告,也把“創新”列為未來經濟模式轉型的重中之重。
林建寧對于創新發展的前景很有信心。他指出:“藥品審批制度改革,加快了審批速度;知識產權保護得到了加強,如藥品專利鏈接、專利期補償、數據保護,三者合一組成鼓勵創新的組合拳。”
對于中藥企業關心的兩大挑戰,林建寧專門進行了解讀。他指出:“對于注射劑實施再評價,短期可能會有一些壓力,但是從長期看,對我國注射劑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真正療效好的注射劑將獲益。對于中藥傳承與創新政策的實施,大家都認為是重大利好,我個人認為,長期來講,經典名方會獲益更多,未來我們在政策上有可能把傳統中藥和現代中藥分開來管理。”
在主旨演講的最后,林建寧對在座的聽眾表示:“我們預測,十九大之后,未來5年,中國的研發能力有望進一步增強,將參與到‘全球新’的角逐中,一批仿制藥脫胎換骨,在質量上與原研藥一爭高下。因此,行業兩極分化趨勢將加大,兼并重組將使得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資源和渠道的競爭也日益白熱化。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等新經濟因素帶來的產業新改變也不容忽視。”(賈巖)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