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一次血壓超標不一定是高血壓,高血壓的診斷需在不同時間測三次血壓,取其平均值才能確診
●高血壓治療應遵循四大原則:小劑量開始、優先選擇長效制劑、聯合用藥、個體化治療
關 注
“全國高血壓日”
血壓偶然一次超過正常值是不是高血壓?醫生開的降壓藥為何每次都有兩種?剛開始吃降壓藥,感覺渾身不舒服,能停藥嗎……統計顯示,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已超過30%,3億多的高血壓患者面對自己的病情,有著無數的困惑和疑問。為此,從今天起,本報每日保健版將連續推出“高血壓專家問答實錄”,整理出令最多人感到疑惑、最容易陷入誤區、最需要注意的高血壓問題,請來心血管病專家逐一解答。今天,就先從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開始吧。
頭暈頭痛是最常見癥狀
問:高血壓有什么癥狀?
答:1.頭暈:頭暈為高血壓最多見的癥狀。有些是一過性的,常在激動、用力或血壓波動時出現,有些是持續性的。
2.頭痛:頭痛亦是高血壓常見癥狀,多為持續性鈍痛或搏動性脹痛,甚至有炸裂樣劇痛。常在早晨睡醒時發生、起床活動及飯后逐漸減輕。疼痛部位多在額部兩旁的太陽穴和后腦勺。
3.煩躁、心悸、失眠:高血壓病患者性情多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動。心悸、失眠較常見,失眠多為入睡困難或早醒、睡眠不實、噩夢紛紜、易驚醒。
4.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早期多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發展而逐漸加重。因頗令人苦惱,故常成為促使病人就診的原因之一,表現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記憶減退,常很難記住近期的事情,而對過去的事如童年時代的事情卻記憶猶新。
5.肢體麻木:常見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膚如蚊行感或項背肌肉緊張、酸痛。部分病人常感手指不靈活。一般經過適當治療后可以好轉,但若肢體麻木較頑固,持續時間長,而且固定出現于某一肢體,并伴有肢體乏力、抽筋、跳痛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預防中風。
6.出血:較少見。由于高血壓可致動脈硬化,使血管彈性減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其中以鼻出血多見,其次是結膜出血、眼底出血、腦出血等,據統計,在大量鼻出血的病人中,大約80%患高血壓。
這些都是高血壓的常見癥狀,如果你有以上的癥狀出現,請你一定要引起重視。
九成患者為原發性高血壓
問:高血壓怎么分級?
答:高血壓分為四個等級:輕度高血壓、中度高血壓、重度高血壓和臨界高血壓。一般情況下,理想的血壓為120/80mmHg,正常血壓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為臨界高血壓;140~159/90~99mmHg為高血壓Ⅰ級;60~179/100~109mmHg
為高血壓Ⅱ級,此時有左心室肥厚、心腦腎損害等器質性病變;180/110mmHg以上為高血壓Ⅲ級,此時有腦出血、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等病變,已進入失代償期,隨時可能發生生命危險。
問:高血壓有幾種類型?
答:從病因上分,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患者中約90%為原發性高血壓,約10%為繼發性高血壓。前者病因尚未完全闡明,臨床上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后者是指繼發于某一種疾病或某一種原因之后發生的血壓升高,其中大多數可通過手術等治療技術去除病因而使其高血壓得到治愈。
怎樣才能確診高血壓?
問:高血壓怎樣才能確診?偶爾一次血壓超過正常值算高血壓嗎?
答:高血壓的診斷需在不同時間測三次血壓,取其平均值,如果收縮壓超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或等于90毫米汞柱,方能診為高血壓。對偶爾超過正常范圍者,宜定期重復測量以確診。
問:除了測量血壓,高血壓通常還需要做什么檢查?
答:正確的診斷高血壓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除了要清楚患者是否有遺傳史或不良的生活方式,還要通過一些必要的檢查方法來確定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進展程度,這樣才能為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據。
(1)血液生化檢查:這是高血壓患者在診斷病情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檢查,包括尿素氮或肌酐、電解質、血脂、血糖、血尿酸、血黏度等,幫助明確高血壓是否由腎臟疾病引起,判斷高血壓對腎臟的影響程度,是否存在某些危險因素。
(2)眼底檢查:隨著高血壓患者病情的進展,高血壓會危及到患者的眼部健康,所以進行眼底檢查是非常必要的。通過眼底檢查了解小動脈病損情況,以便對高血壓病患者分期。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能反映高血壓的嚴重程度及客觀反映周身小血管病變的損傷程度。
(3)尿常規檢查:這是高血壓患者確診時必經的一項常規檢查,對于正確診斷病情非常重要。了解有無早期腎臟損害,高血壓是否由腎臟疾患引起,以及是否伴有糖尿病等。若尿中有大量尿蛋白、紅細胞,則應考慮慢性腎炎或腎盂腎炎所致的繼發性高血壓;若僅有少量尿蛋白、少量紅細胞,提示可能是原發性高血壓所致的腎損害。
(4)心電圖:心電圖是非常必要的確診高血壓的檢查方法。通過心電圖可以判斷高血壓患者的心臟功能狀況,并判斷是否有心臟肥大,是否存在心肌損傷或合并冠心病等。
治療篇
藥物治療高血壓 切忌吃吃停停
1.問:確診為高血壓,但沒有癥狀是否也要治療?
答:如果已經確診為高血壓,不管有無癥狀,都必須進行降壓治療,愈早愈好。
2.問:一經確診就要開始藥物治療嗎?
答:藥物治療也要看時機:高危、很高危或3級高血壓患者,應立即開始。確診的2級高血壓患者,應考慮開始藥物治療;1級高血壓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預數周后,血壓仍≥140/90 mmHg時,再開始藥物治療。
3.問:為什么醫生通常會開兩種降壓藥?
答:因為高血壓治療要遵循聯合用藥的原則。目的是增加降壓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應,因此在低劑量單藥治療療效不滿意時,可以采用兩種或多種降壓藥物聯合治療。事實上,約60%的2級以上高血壓患者為達到目標血壓常需聯合治療。
除了聯合用藥,降壓治療藥物應用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小劑量:初始治療時通常應采用較小的有效治療劑量,并根據需要,逐步增加劑量。
盡量應用長效制劑:盡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給藥而有持續24小時降壓作用的長效藥物,以有效控制夜間血壓與晨峰血壓,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發生。
個體化: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和耐受性及個人意愿或長期承受能力,選擇適合患者的降壓藥物。
4.問:藥物治療會出現哪些不良反應?怎么應對?
答:降壓藥對不同人可能存在不同的不良反應。有些高血壓病人在第一次服用降壓藥時,會感到心慌、氣短、心前區不適、焦慮、不安、面紅、頭暈等。尤其是老年人、基礎血壓較高、長期高血壓未經治療的患者,會對壓力反射不敏感,或者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現上述情況。
為了避免出現上述癥狀,也可選用長效降壓藥。較小的劑量即可達到與多次服用大劑量的普通制劑相同的效果,所以降壓更為平穩,血壓的晝夜變異小,還可以避免清晨血壓的突然升高。而在長期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應用某些降壓藥如利血平、可樂寧、甲基多巴、心得安時,有可能會產生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可使一些患者出現嗜睡、乏力、倦怠、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等表現;又比如干咳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卡托普利等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但一般癥狀較輕或連續服藥后逐漸減輕。此外,還有些不良反應包括性功能受影響、低血鉀癥、體位性低血壓等。
患者既要按醫囑服藥,也要注意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遇到不良反應千萬不要擅自停藥或胡亂更換其他藥物,應盡快與醫生溝通,在醫生指導下尋求解決辦法。
5.問:連吃幾天降壓藥后收縮壓就會降到130mmHg以下,再吃藥就頭暈眼花,難以忍受,請問這藥還該不該繼續吃?
答:這是典型的藥物不良反應,說明這種藥物可能不適合這位患者。藥物選擇和避免副反應沒有通行和絕對的做法,一定要盡快與醫生溝通,根據個體情況更換降壓藥物。如果血壓降得太低了,出現較嚴重的不良反應,應在最短時間內就診。
6.問:治療高血壓要終身服藥嗎?
答:是的。選擇降壓藥應以西藥為佳,不要看到說明書上寫著副作用就惶恐不安,過分緊張,切忌相信所謂無副作用、一劑根除的偏方、秘方。要知道迄今為止,還沒有哪種藥可以“根治”高血壓。
降壓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因此高血壓是一種需要終身治療的疾病。有些患者血壓恢復正常后擅自停藥,藥物吃吃停停,結果沒過多長時間血壓又回升,甚至會出現頭痛、失眠、出汗、等癥狀,嚴重時危及生命,因此,降壓藥不能隨便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