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際醫藥界,有種通用蛋白藥物的通用名是“成都創造”,那就是“Conbercept”(康柏西普)。它是一種治療濕性眼底黃斑性病變(AMD)、抑制腫瘤血管生長的融合蛋白,研發者是成都康弘藥業集團。
當前,成都正處于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雙加速”時期。康弘藥業只是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成都生物醫藥產業正走上高新高端高效、集中集群集約發展之路,為城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動力。
目前,越來越多的成都生物醫藥企業走出了國門,將產品銷往歐美等國際市場。
成都藥企創出藥品國際通用名
“Conbercept”(康柏西普)不僅是一種通用蛋白藥物的通用名,更是中國的驕傲。康柏西普由成都康弘藥業自主研發。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第51屆國際非專有名稱命名會議審核通過成都康弘藥業系列生物1類新藥KH902、KH903的活性蛋白———FP3蛋白的國際非專有名稱(即“國際通用名”)為“康柏西普”,英文通用名為“Conbercept”,并于2012年將其收錄于第67期推薦國際非專有名目錄中。
“康柏西普”只是康弘旗下的“原創品”之一。目前,康弘11個主要在產產品、12個主要在研產品均為自主研發的創新性產品。這些產品,康弘都擁有專利,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性藥品,這打破了“made in china藥”難以走出國門的桎梏,用“成都智造”的藥品叩開國際大門。
康弘藥業年銷售收入7%用于研發
在醫藥界,每研發一種新藥,從研究到通過臨床實驗,一般需要10年時間、耗費10億美元,這還不包含夭折或失敗的產品。創新,成為困擾中國醫藥行業的一個苦惱。但定位于“專業化和產品創新”的康弘藥業,每年將銷售收入的7%用于研發,這遠遠高于國內行業平均水平。
高投入帶來了高回報。在高科技技術平臺的支持下,康弘已擁有158項專利,其中64項為國際發明專利,研發的產品,都是原創、有發明專利的。2012年,康弘藥業集團合計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30%;今年1~7月銷售額同比增長20%。
近年來,國際跨國藥企美國輝瑞、眼力健、愛爾康等紛紛找上門來,要和康弘談合作。
成都已成為國家醫藥出口基地
康弘藥業的發展是成都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典型代表。
成都商報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作為成都市支柱性產業之一的生物醫藥產業,成都已擁有數家國內知名企業和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科倫大輸液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50%,蓉生和蜀陽的血漿制品約占全國市場份額25%,新荷花已成為國內中藥飲片行業龍頭企業,新綠色藥業是全國僅有的六家配方顆粒試點生產企業之一……成都市規上醫藥企業為202戶,占全省一半以上,去年年銷售收入上億元企業有90多家。
今年前7個月,成都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74.97億元,同比增長4.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9.22億元,同比增長2.7%。
作為我國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成都已成為國家醫藥出口基地、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生物醫藥)、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及醫療器械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成都)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孵化基地。
重大新藥開發最高資助200萬元
科技創新的背后,還有政策的支持和人才隊伍的支撐。成都市科技局把國家、省、市30多個文件中涉及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進行梳理后,專門編輯出版了一本小冊子。
《成都市新藥及醫療器械產品研發資助管理暫行辦法》中就規定,對重大新藥開發分階段給予資助,最高資助額度200萬元;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取得首次注冊證的二、三類醫療器械新產品開發項目分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
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內容,《成都市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實施辦法》提出,對符合引進人才標準并經過規定程序被批準納入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每人給予100萬元補助。
借助省、市技術人才引進平臺,康弘每年都會去歐美招攬人才。此外,康弘還有一個信息調研、技術跟進、科技項目申報的人才隊伍,發揚自己特別有競爭力的品種,攻入市場空白、競爭力較弱的地帶,這也是康弘科技創新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