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明的一種新型“智能電子泵”,該電子泵據稱可以帶來慢性心臟病病人搶救的革新。
諾丁漢坦特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醫院英國NHS信托的研究人員稱,這種智能動脈移植器械可以移植入病人體內并可自行保持運轉,讓病人可以免受住院和醫療器械的困擾。
在此之前,心臟附近的主動脈的一個區域被切除以提高心臟機能;這種電池驅動的設備將被移植到這個區域。
主動脈是位于心臟左心室的一條大動脈。
該裝置連接一條軟管,這條軟管被一種施加電壓后會擴張的材料,從而其作用相當于電泵。
隨后,該裝置可以通過“按一定頻率起搏衰竭的心臟”的方式,引起血液逆流。
心臟內部進血后,軟管收縮,心臟內壓力增大,心臟隨之將富氧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此時軟管再次擴張,增大壓力并促進血液流動。
研究者說,他們希望這種器械可以用3D打印技術和MRI成像實現個性化定制。
Philip Breedon是諾丁漢坦特大學建筑設計和建筑環境學院博士、該研究團隊的首席研究員。他說目前這項技術目前用于急性心臟病,但只能有效使用幾天。目前病人還需輔助以大型外部器械,而這些器械需要連接外部電源。
Breedon博士今天告訴醫藥新聞雜志,這種器械會給心臟病人帶來福音。
“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完全移植的救命機器,比起之前把病人困在醫院病床上、連著許多大型設備、沒有行動自由,它可以帶來更大的機動靈活性。”
他補充說:
“這項研究成果是革命性的,而且比目前任何傳統療法都有效。”
研究團隊指出,由于近些年心臟病發病率逐年攀升,其代價也水漲船高。
根據疾控中心(CDC)數據顯示,美國大約有570萬人罹患心臟病,每年在心臟病上的投入達344億美元。
“這種智能動脈移植技術是一種極其巧妙的方案,可以有效解決這種全球性的疾病,同時還比當前的設備更便宜,”諾丁漢大學醫院NHS部門心臟外科醫學顧問David Richens教授說。
“(這項技術)將會給人們治療心臟病的方式帶來革新,也會支撐那些有可能改革其他疾病的療法,例如食道失弛癥。”
他還說:“類似這樣的技術也啟示了我們,一些智能材料在醫學產品設計方面的巨大潛力。對于那些挽救生命的器械的設計工作,這項技術可能以為一個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