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亨利·福特醫院研究人員的研究報告稱,對于胸痛患者來說,長時間持續疼痛的要比短時間疼痛的患者是因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更大。
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9月份出版的《心臟學關鍵路徑》雜志上了。
在美國,每年有八百到一千萬人因胸痛而送急診科,但是這些人當中只有15%到30%的人是真正因心臟病發作引起的。
胸痛的特性對診斷出誘因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人員對患者在經受胸痛的持續時間與被急診科評估為心臟病的患者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研究。
美國亨利·福特醫院心臟專家及醫學博士詹姆斯·麥考德,他也是該研究團隊的成員之一,他說道:“患者所經受胸痛的不同強度、部位以及持續時間等癥狀,任何一位患者在心臟病發作期間可能經受的這些不同的癥狀對接診醫生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因為接診醫生試圖在送急診的患者中間區分出哪些確實是心臟病發作,哪些不是。”
“盡管心電圖和心臟血液中心肌指數對接診醫師評估患者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是非常重要,但是它們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
研究人員對1999年一月至五月因胸痛而送急診且被評估為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患者病歷記錄進行了研究。只選擇了那些可獲取胸痛持續時間以及30天隨訪記錄數據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有426名病人被選做了研究對象,其中38名(不到9%)的患者最終確診為心臟病發作,平均胸痛持續時間為2個小時,與此相比,那些不是心臟病發作的患者,平均胸痛持續時間為40分鐘。那些胸痛持續時間不超過5分鐘的患者,根本就不是心臟病,而且30天內都不會發生死亡。
麥考德博士說:“這些發現表明,那些胸痛持續時間少于五分鐘的患者可能會被評估為門診病人,直接到門診醫生辦公室接受治療;同時,那些胸痛持續時間超過五分鐘的患者,且沒有明顯誘因的,應該及時到急診科尋求醫學診療和評估。”
在研究期間對患者進行了采訪,以確定其病史及年齡、性別等人口統計數據。數據顯示那些有心臟病的患者的年齡較大。
研究人員推斷的結論是,有心臟病的患者比那些沒有心臟病的患者所經受的胸痛持續時間要長;胸痛持續時間短,少于五分鐘的患者,不可能是心臟病患者,而且在30天內的預后良好。
他補充道,既然這項研究只在一家醫院內進行的,而且研究對象數量相對較少,因此,還需要做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