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幾天里,CRISPR 領域又帶來了一波吸引眼球的新聞。上周,來自俄勒岡的一支團隊使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美國修改了人類胚胎基因組。今日,CRISPR 先驅之一張鋒教授在《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刊文,從人類遺傳多樣性的角度,呼呼我們在將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到人體時,需要慎之又慎。
CRISPR 先驅之一張鋒教授呼吁,人類基因組編輯需要謹慎(圖片來源:Stat)
先簡單介紹一下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的原理。這一技術需要兩類關鍵成員,一類是能夠剪切 DNA 的酶(如 Cas9 和 Cpf1),另一類則是負責將這些酶帶到特定區域的向導 RNA(gRNA)。在這兩類成員的作用下,CRISPR 系統能有效地對研究人員選定的基因組位點進行高效、精準的剪切,使得基因組編輯的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人們暢想,使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我們或許很快就能修復患者的基因,使他們健康生活。
但張鋒教授今日發表的這篇論文則提醒我們,對人類基因組的編輯不宜過于草率。他指出,人類的遺傳信息具有多樣性。這不但會影響到靶向特定序列的可靠性,還會影響到對酶的選擇。此外,由于人與人之間的遺傳信息有著明顯差異,每個人也都面臨著不同的“脫靶風險”(即在意料外的基因組區域進行編輯)。
常見致病基因的分析表明,潛在脫靶位點并不罕見(圖片來源:《Nature Medicine》)
作為佐證,張鋒教授找到了 12 個與人類疾病直接相關的基因,并尋找這些基因中潛在的脫靶位點。統計顯示,這樣的潛在脫靶位點并不罕見。
為此,張鋒教授提出了兩個潛在的解決方案。首先,他建議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前,先進行全基因組測序,了解到對于特定患者而言,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他也建議在選擇編輯的位點時,盡量使用脫靶風險最低的序列,確保在人群中的安全性。
一些研究人員相信,這篇論文直面回答了目前對于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脫靶效應的擔憂。最近,美國 FDA 的一個顧問委員會在評估諾華的重磅 CAR- T 療法時,就特地提到了基因編輯是否會造成額外的突變,誘發全新的癌癥。盡管這一療法得到了委員會的一致支持,人們對于基因編輯技術的人體應用卻遠未徹底放下心來。
Andy May 博士表示,這并不意味著我們需要對所有人的基因組都進行測序,才能開發 CRISPR 療法(圖片來源:CrunchBase)
Andy May 博士是 Chan Zuckerberg 生物中心(由扎克伯格夫婦創立)負責基因組工程的高級主任,他認為張鋒教授的這篇論文是一個很好的討論。不過他也指出,這并不意味著“所有人的基因組都被測序過后,我們才能推進 CRISPR 療法的開發”。沒有什么療法是零風險的,關鍵是我們是否能將風險牢牢掌控。
張鋒教授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在論文中提出,這項關于人類遺傳多樣性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工具與資源,讓人們了解應該如何提高療效與安全性。最終,這些發現應當推動基因療法更快地進入臨床。
參考資料
[1] Implications of human genetic variation in CRISPR-based therapeutic genome editing
[2] CRISPR Pioneer Zhang Preaches Extra Caution In Human Gene Editing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