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認為退出可能性較小但外資藥企均面臨告別“超國民待遇”
葛蘭素史克(gsk)案再起波瀾,昨日英媒稱葛蘭素史克正考慮以退出中國市場相威脅,迫使中國方面降低可能高達200億元人民幣的罰款。
昨日下午,葛蘭素史克中國公關部對此發表模棱兩可的回應稱:“葛蘭素史克自上世紀初就已進入中國,在中國已有很長的歷史。我們對中國的長期承諾不會改變。”而在給本報的一份聲明中,葛蘭素史克重申,中國是其發展戰略中“極為重要”的市場,并始終致力于在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
對此,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分析認為:葛蘭素史克或“以退為進”,真正拱手讓出中國市場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目前案件尚處于調查階段,高額罰款也無從談起。
雖然回復模糊又“官腔”十足,但葛蘭素史克中國公關部昨日的簡短回應仍讓業界普遍認為:可視為否認傳聞,此時談退出為時尚早。
案件還在調查中
“葛蘭素史克目前在中國的業務的確可能處于癱瘓狀態,要全面恢復需要面臨很大挑戰且為期不會短,但相信全球任何一家有野心的外企都不會輕易放棄中國這個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如果葛蘭素史克真的考慮到了退出的可能性,應該更多也是‘以退為進’的投石問路策略吧,而且報道提到的200億元人民幣罰款也不知是怎么算出來的,案件還在調查中呢。”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告訴本報記者。
英國《每日電訊報》7日引述不具名消息源稱,英國藥企葛蘭素史克正以退出中國市場相威脅,迫使中國方面降低可能高達200億元人民幣的罰款。該罰款額是GSK去年在中國營業收入的近3倍。BBC稱,如果承認中國政府的指控,葛蘭素史克還將順帶面臨英國和美國的罰款。
不過,更多分析認為,“退出中國”可能只是葛蘭素史克的談判策略。一位知情的藥品公司高管說:“葛蘭素史克在中國擁有眾多工廠和數千名員工,不太可能一撤了之。”
今年7月,GSK在華行賄行為被曝光,其行賄中國醫生的涉案金額達3.23億英鎊。目前相關調查仍在繼續。
不久前曾宣布降價
就在不久前,葛蘭素史克還在官網發布聲明稱,計劃通過調整運營模式,降低藥品價格中的運營成本。而宣布將降低中國藥價的行為,被認為是葛蘭素史克向中國有關部門低頭“認錯”示好的最重要表現之一。
此外,就在今年7月,外媒報道稱,葛蘭素史克正在積極尋覓中國合作伙伴展開合資洽談,該合資將有助GSK在中國的藥物研究與市場營銷。
記者了解得知,葛蘭素史克的三大業務領域為處方藥、疫苗和消費保健品。上個世紀初就進入中國市場的葛蘭素史克,目前是在華規模最大的跨國制藥公司之一,投資總額超過5億美元,在中國擁有5000多名本土員工,1個全球全功能的研發中心及6家生產基地。
去年初,葛蘭素史克CFO丁厄曼斯表示中國是該公司的重要市場,公司預測到2015年中國市場將達到1000億美元規模。
而記者得知,在此番葛蘭素史克案件中,該公司在中國的處方藥和疫苗業務都遭遇了重大打擊,不少被抓獲的人員都是負責相關藥品銷售的。
“但實際上,中國這個新興市場也可能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誘人。有資料顯示,葛蘭素史克在中國市場的主攻領域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少,2012年,葛蘭素史克在中國的銷售量只占其全球銷售量的約3%。”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權衡到跨國藥企在中國的“去超國民待遇”進程會加速、自身元氣難以復原、增長前景不樂觀,也不排除收縮業務的可能性。
“這點不僅是針對葛蘭素史克而言,對其他在華外資藥企也一樣,大家都得考慮新環境下如何生存發展,未來何去何從。”她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