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類產品是藥店的重要品類,在日常銷售中占很大的占比。藥師和店員應如何與顧客做好溝通,為其正確推薦這類產品?如何留住更多的潛在顧客?記者專門就此采訪了北京嘉事堂連鎖藥店有限責任公司執業藥師王萍。
補鈣:恰到好處提建議
“只要把道理給顧客講明白,他們都會認真聽取意見,按照藥師的建議去做。并且,我們與顧客溝通的過程,也會增強消費者對藥師的信任度。”王萍說。比如,在推薦維生素類產品時,可以強調人體對于維生素的需求。“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段,就需要進行補鈣。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的各項身體機能會逐漸減弱,尤其婦女更年絕經期,是鈣質會產生流失。即使是健康人,每天通過膳食攝取維生素和鈣,也不能保證100%地全面和均衡。并且,藥物的吸收利用率因人而異,也會影響營養的吸收。”
記者注意到,在嘉事堂藥店的維生素類貨架上,有一個醒目的“季節熱賣”標志。對此,王萍藥師解釋說:“這個季節正是春夏交替。對于老年人、絕經后的女性和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兒童來說,都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比如鈣、鋅等。這個標志就是提醒顧客,此時應多留心補充這類產品。”
記得提醒注意事項
同時,藥師一定要把藥品的使用注意事項告知顧客。比如,服用碳酸鈣類產品,要注意以下細節:
1.慎防便秘:對于購買碳酸鈣產品的顧客,提醒他們注意便秘的問題,建議平時的飲食中多吃蔬菜、水果;如果本身已經患了習慣性便秘,就不建議再選用碳酸鈣產品。
2.按療程服用:補鈣既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能隨意加大劑量,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的用法、用量,按療程服用。
3.停藥:補鈣產品連續服三到四個月后,建議停用一兩個月。此時可以依靠飲食來補充。等到季節更替時,再回復藥物補充。包括保健食品,也不建議長期服用。
不要夸大維生素的作用
王萍藥師指出,在與顧客溝通的過程中,切記不要夸大維生素類產品的作用。“因為這類產品畢竟是藥品,只能起到輔助功效,不能替代飲食調理。換句話說,蔬菜、水果可以一年四季每天都吃,但這類藥物不能長期服用。”
補充維生素和鈣都要適量,不能只依賴藥物,因為過量攝入的鈣非但不能吸收,還會加重肝腎的負荷,并可能影響鐵、鋅、鎂、磷等的吸收,引起尿路結石、高鈣血癥等危害。除此之外,藥物補充維生素和鈣只是一方面,人體還必須加強營養,注意保持膳食均衡。
兒童推薦要區分年齡
對于兒童來說,推薦維生素類產品一定要按照不同年齡,區別對待。比如,由于片劑還需要咀嚼,對于3歲以下的寶寶來說不太適合。因此,低齡的兒童如需補鈣,可以選擇兒童專用的滴劑、口服液、沖劑等,更易于吸收。但小兒滴劑也有一個問題,就是比同類產品保質期更短。“像小施爾康原來也曾生產過滴劑,但受到銷量和保質期的影響,現在已經停止生產了。”
對于還在哺乳期的嬰兒來說,更多還是需要母體的營養成分,因此藥師可以建議由母親服用鈣劑,這樣通過母乳來讓孩子吸收,效果更好。
抓住亞健康人群
像工作壓力大、疲勞、熬夜過多等,都會造成人體亞健康狀況的存在。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藥店,維生素類產品為何銷售得好?就是因為他們的顧客對亞健康十分關注,懂得主動去購買補充。但目前國內公眾普遍對于亞健康問題缺乏關注,即使我們向顧客推薦了這類維生素類產品,他們也未必會接受,總是認為自己不需要。這就需要藥店人員把解釋的工作做到位。“其實維生素不能等到缺了才去補,那時就已經晚了。維生素即使是不能長期服用,但階段性補充還是必要的。”
不要忽視男性群體
在日常工作中,王萍藥師發現了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男士購買維生素類產品較少。即使是男性顧客到藥店買這類產品,多半也是給家人選購,而給自己買的人太少了。“這可能與男士普遍忽視自己的健康狀況有關。我們作為藥師,會主動建議男性顧客選購一些維生素類產品,尤其是那些白領階層、精英群體,更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維生素類如何搭配
如何將維生素類產品與其他品類聯合起來向顧客推薦呢?王萍舉例說:“對于感冒的患者,需要增加機體免疫力,可以建議他們在購買感冒藥的同時,搭配維生素C產品;對于皮膚病患者,建議同時搭配B族維生素產品;對于有意購買抗衰老產品的顧客,或更年期女性群體,建議搭配維生素E+C類產品;有些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長期需服用鈣離子拮抗劑類降壓藥(CCB,地平類),建議他注意便秘問題,可以選擇膳食纖維素;糖尿病患者除了必備降糖藥外,也需要補充B族維生素、維生素D等。”
留住外地和自費顧
在醫院藥房和藥店價格相差不多的情況下,非京籍人群、自費群體等更愿意到藥店來購買,因為藥店經常會有打折、促銷等優惠活動。“像在北京嘉事堂藥店,如果辦理了會員卡,就可以享受折扣優惠。并且,在藥店買藥更方便,省去了去醫院排隊、掛號、候診的麻煩。我們這樣建議也是為顧客著想,他們當然更愿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