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行業營銷對醫療實踐的影響有多大?新近一項針對該問題展開的突破性研究表明,在美國,拿過藥企的錢、受過藥企款待的醫生,在處方中開出這些藥企產品的可能性要比無此待遇的醫生高出一倍多。
研究人員在對33.4萬名醫生展開抽樣調查后發現,一名醫生在處方中開出12家領先藥企藥品的幾率是13%。而在19.3萬名拿過藥企餐費、演講費、咨詢費或其他費用的醫生中,這一幾率攀升到近30%。
按照美國監管部門和解案的要求,這12家藥企近期公布了一些數據。研究人員以這些數據為基礎得出了上述結論,而這一發現無疑將重燃藥品激進營銷邊界問題的討論——激進的藥品營銷是否會使病人承受不必要的昂貴治療并受傷害的風險。
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雷迪管理學院(Rady School of Management)的約瑟夫?恩格爾伯格(Joseph Engelberg)、克里斯托弗?帕森斯(Christopher Parsons)和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公共衛生學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納森?特夫特(Nathan Tefft)在本月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中表示:“我們的發現應該成為一種警示,提醒人們在接受醫療建議時要考慮一下醫生受到的外來影響。”
在他們的研究結果發布之際,正逢世界各國在重新審視醫藥行業的營銷實踐,既包括中國針對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賽諾菲(Sanofi)等藥企發起的腐敗調查,也包括上月美國監管部門與輝瑞(Pfizer)最終達成的4.91億美元和解案。論文作者分析了ProPublica網站根據公開披露信息編制的2009-11年間醫生收受報酬情況,并將其與這些醫生的聯邦醫療保險計劃(Medicare)處方報銷記錄做了比較。聯邦醫療保險計劃是由美國政府資助的。
目前藥企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做營銷和醫療活動,包括請醫生吃飯來展示藥品信息,付錢請醫生為有開處方資格的人做演講,以及資助研究項目等。
研究的樣本顯示,美國每名醫生收受的年均資助僅為1700美元,但有些“關鍵意見領袖”的醫療專家每年收受制藥行業資助卻高達數十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