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全球領(lǐng)先的制藥與醫(yī)療保健顧問公司Decision Resources日前發(fā)布的一份新報告,中國2型糖尿病治療市場,將每年增長10%,并在2017年達到35億美元。目前,中國是繼美國、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2型糖尿病治療市場。
加劇這種擴張的因素有,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藥物治療,越來越多的使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和胰島素類似物。
在這份名為《中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in China)的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報告中,Decision Resources稱,盡管可以預見到口服降糖藥仿制藥的進一步侵蝕,然而,近期推出的DPP-4抑制劑【默沙東(Merck & Co)的Januvia/Janumet(西格列汀,sitagliptin),百時美施貴寶(BMS)/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Onglyza(沙格列汀,saxagliptin),諾華(Novartis)的Galvus(維格列汀,vildagliptin)】、GLP-1受體激動劑【百時美施貴寶/阿斯利康的Byetta(艾塞那肽,exenatide),諾和諾德(Novo Nordisi)的Victoza(利拉魯肽,liraglutide)】將繼續(xù)享有市場獨占權(quán),并在2012-2017年期間,攫取更高的患者份額(patient share)。
生物仿制胰島素的影響預計不大
(Little impact expected from biosimilarinsulins)
胰島素類似物(包括長效和速效)的生物仿制藥,在預測期內(nèi),對中國2型糖尿病市場僅有輕微影響。大多數(shù)的生物仿制胰島素價格,僅比品牌藥的價格略低,這鼓勵了醫(yī)生和患者繼續(xù)保持使用品牌胰島素。結(jié)合額外新型制劑的推出,到2017年,在中國2型糖尿病市場中,西方品牌療法(Western-branded therapies)將一如既往地捕獲超過70%的銷售。
這份報告還揭示,中國醫(yī)生對DPP-4抑制劑和GLP-1激動劑具有濃厚的興趣。DPP-4抑制劑的青睞,是因為這類藥物能有效改善血糖控制,同時無低血糖風險。GLP-1抑制劑,則能夠有效降低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體重,因此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選擇。
然而,鑒于這2類藥物高昂的價格和報銷的缺乏(lack of reimbursement),當前,醫(yī)生主要是處方這些藥物用于2線或3線治療,即患者使用不太昂貴的降糖藥無法維持血糖控制時。同時,患者需要有良好的財務狀況,來支付高昂的支出。
Decision Resources分析師吳靜(音譯)稱,在中國,95%以上的居民擁有某種形式的政府資助的醫(yī)療保險,但這種廣泛的醫(yī)療保險,并沒有能夠轉(zhuǎn)化為可負擔得起的醫(yī)療保健。選擇性DPP-4抑制劑和GLP-1激動劑有一個合理的機會,被列入下一個版本的中國國家醫(yī)保藥品目錄(NRDL),該目錄可能在2014年發(fā)布。然而,為了控制治療費用,這些藥物的報銷,將被限制到特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