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問題是制藥行業所有人關注的焦點,任何藥價政策的改革都會對整個制藥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近日發改委的一系列動作都讓人看到了醞釀新一輪藥價政策改革的趨勢。
7月初,國家發改委決定對部分企業開展成本價格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出廠(口岸)價格調查以及成本專項調查,國家發改委藥品價格評審中心組成調查組,從7月開始到10月底期間赴有關企業進行實地調查,共涉及60家知名藥企和上市藥企。
8月初,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又與部分醫藥價格信息網站負責人進行座談,提出對出廠價格與中標價格差距過大、零售價格超過國家規定最高限價等,要密切跟蹤,專項調查,嚴肅查處,及時降低虛高價格。下一步將立足于藥品出廠價格在線監測的網絡平臺,加強藥品流通環節價格行為的監管。
發改委的這一次對藥價政策的改革看來是勢在必行,從上述發改委的動向看來,關注的焦點落在了藥品最高零售價格、藥品支付指導價以及原研藥單獨定價的問題上。
藥品最高零售價作用有限 或被取消
藥品最高零售價格是政府藥品價格的主要政策,各地對藥品最高零售價格的限制也一直在進行。但有消息人士指出:藥品最高零售價格作為政府一種傳統的價格管控模式,在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看來,最高零售限價主要是"限高防漲",對流通環節價格行為缺乏有效監督。
但同樣有反對的意見指出,最高零售價是為藥品招標設計了一條封頂線,否則藥品招標價格無法確定。
藥品支付指導價格改革仍待商榷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中提到"選取臨床使用量較大的部分藥品,參考主導企業成本,以及藥品集中采購價格和零售藥店銷售價格等市場交易價格制定政府指導價格,并根據市場交易價格變化等因素適時調整。"
所謂"藥品支付指導價格改革"指的是發改委不再以制定藥品最高零售價作為主要的管理手段,而是通過對藥品實施定額醫保支付,超額患者自付的管理方式,讓藥企主動開展價格競爭,形成更為合理的藥品價格。
"這是過去德國的一種模式,但對我們的醫保體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消息人士稱,目前醫保的管理能否精細化到這一程度,還值得商榷。
原研藥單獨定價爭議依舊 等額報銷制度醞釀中
是否再對原研藥進行價格保護的爭論從未停止過。許多外資原研藥一直享受單獨定價的"超國民"待遇,這讓國內藥品企業意見頗大,國內仿制藥品藥企希望政府相關部門"一碗水端平";但跨國藥企不同意,堅持優質優價。不過近期GSK賄賂事件的曝光,使得外資藥企們所謂的"優質"優價有些底氣不足。
而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正調研跨國藥企原研藥、國產仿制藥等額報銷制度,選擇合適時機準備推出。這對引導原研藥拉低價格有很大的幫助。
所謂"等額報銷制度",是指醫保無論對原研藥、還是國產仿制藥支付比例一致,而超出醫保支付范圍的費用由個人承擔。
"比如同一個品種的藥品,輝瑞的價格是50元,國產仿制藥價格為20元,而醫保對這一品種藥品只支付10元。如果選擇輝瑞藥品,個人需自負40元;選擇國產仿制藥,個人只需支付10元。"消息人士說,這將選擇權交給了患者個人,比定價更合理。
結束語:新一輪藥價政策改革雖然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但整體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在藥品定價政策更加科學的情況下,整個制藥行業的氛圍也將更加公開公平,企業也將面臨更多的公平競爭,優勝劣汰。